第二十二章 一朵复仇的妖花(第3/3页)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武后向高宗上本,将贺兰敏之流放到雷州。

武后为贺兰敏之量身打造了五条罪状,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五条罪状分别是:

第一条,私自挪用为荣国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锦和钱物;

第二条,在姥姥杨老太太居丧期间穿着漂亮的衣服,依然寻欢作乐;

第三条,爬上姥姥的床,与姥姥行云雨之事;

第四条,勾引并强奸准太子妃——杨思俭的女儿;

第五条,用下三烂手段逼淫太平公主及随从宫人。

贺兰敏之被流放到雷州(在今广东),剥夺他先前得到的武姓,恢复其本姓贺兰氏。

提出这份罪状的时候,是在咸亨二年(公元671年),高宗对武敏之也有一份顾念之情,但是很快有诏下,将武敏之流放到雷州(在今广东),恢复其本姓贺兰氏。

贺兰敏之的行为确实为人不齿,因为多才与风流往往是伴生物,不足为怪,恐怕远没有罪状里说的那么非人类。武后所列的指控,极有可能是夸大之词,而高宗皇帝,大约也是迫于武后的压力才进行了制裁。

不管怎样,这流氓分子的帽子,贺兰敏之就算戴上了。巧合的是在流放途中,贺兰敏之真就没有扛住,自己死了。贺兰敏之,从一开始就在用一种幼稚而绝望的方式反抗,带着一点自暴自弃的快意上演了一场自我放逐。而他的死亡也有两大疑点。

一是上吊自尽。我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自杀的人除了有畏罪感,还有羞耻感。贺兰敏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疯狂的复仇之心。他绷紧了全身,等待着武后亲手毁灭他的一瞬,迸溅她满身的鲜血。他要让对方明白,她手上一点一滴的斑驳血迹全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二是途经韶州时被武后的使者以马缰勒死,这种死法符合武后的行事风格。贺兰敏之不会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犹如一场顽童的恶作剧,陪上的是自己的性命。而高高在上的女皇,也早已不是自己梦中的姨娘了,更不会因他惨厉的疯狂而有一丝一毫的后悔。

不知道九泉之下的杨氏知道自己最为宠爱的外孙贺兰敏之落得如此下场,会做何感想。而这时候距离杨氏离开这个世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物换星移了。 

贺兰敏之垮台,那些经常跟在贺兰敏之后面吃花酒、惹是非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荒僻之地。自从贺兰敏之被流放后,不觉又匆匆过了三年时光。

3

武后在整日繁忙的政务之余,经常会把李唐皇室的皇子拿出来和武家儿孙相比较。她最大的人生遗憾是,今生不是男儿郎。她会想起死去的父亲武士彟,如果自己是武家儿郎,武家的命运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贺兰敏之是亡母杨氏的血统中唯一的男子,本来她也有心栽培。这孩子天资聪颖,是个可造之材。可是最后却陷入疯狂与死亡泥沼。在他死后,武后便想从自己异母兄的儿子中,选一人为武士彟的继承人。经过综合考量,她选择了武元爽的长子武承嗣。

武承嗣曾经因为父亲武元爽之罪遭到连坐,流放于振州,父亲死后他仍和部分亲眷留在原地。这次突然奉诏回到长安,让他感觉一切恍如隔世。

武后看到眼前站着的武承嗣,一副精明有余的模样,在武家儿郎中算是相当不错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和其父在岭南度过一段艰辛的日子,与那些没有经历任何风雨的官家子弟相比,他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眉目间隐隐有知忧知愁的神情。

从南海那个远在天边的荒僻之所回到长安,在长久的绝望中突然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武承嗣对武后始终怀有一份感激。武后也待他不薄,提拔他为宗正卿,正三品。这时候的他应该在30岁左右。经过苦难岁月磨砺的他,得到这意外的幸运,让他已经慢慢流逝的青春又回到现实中。

时间也终将证明,武承嗣也同样是个让武后不省心的主。武承嗣的归来,绝不仅仅是武承嗣与武后之间的事,而是武后与整个娘家之间的事。在武承嗣归来以后,接着便是武三思和整个武氏家族的归来。

武承嗣的归来,意味着武后与武氏家族的全面和解。

武承嗣是武氏家族中的第三代人的代表,武氏家族第三代人与第二代人迥然不同。第二代人是旧日家族矛盾的当事人,他们对旧怨耿耿于怀。

像武承嗣这样的武氏第三代人对旧日矛盾没有切身体会。他们有切身体会的是,在岭南的痛苦生活。那种体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受不了那种生活。他们现在的唯一愿望,就是迅速摆脱那种生活,回到安富尊荣的境遇中来。他们愿意和武后合作,至于将来会有什么后果,那全是将来的事,他们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