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人袁天罡的惊天预言(第4/4页)

武则天面无表情,她知道这些时日以来等待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她在内心默然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这叹息像是把几年的耻辱、几年的重荷,全部从精神上卸了下来,然后再从心里发射出一种带有光芒的暖暖的红潮,疾速地流遍全身。

武家门口热闹非凡,一帮官家的鼓乐手正在摇头晃脑,起劲地吹吹打打。锣声、唢呐声响成一片。门前停靠着的香车宝马,看上去煞是绚丽灿烂。十几个虎背熊腰的皇宫警卫守卫在车轿旁,虎视眈眈地看着热闹的人群。

热闹的场景里,只有一个伤心人,那就是杨氏夫人,她虽然同意了女儿的打算,千方百计地进宫找表妹杨妃帮忙说情,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她又不禁为女儿的未来担心。这位饱经沧桑,从小生在王侯家的前朝宰相之女,怎么能不知道那九重宫阙是怎样的地方?虽然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但那三宫六院、繁花似锦的外表下,又何尝不是险恶难测的大旋涡?

杨氏不禁悲从中来。武则天面无半点悲色,在一旁像个没事人似的收拾自己的行李。平日喜爱的《史记》等帝王列传,都被她捆扎起来,打成包裹。收拾妥当后,武则天见母亲还在那里哭哭啼啼,只好安慰道:“见天子庸知非福,何须作儿女悲态?”被选作君王妇,有可能是灾难,但14岁的武则天已经做好了避祸趋福、逢凶化吉的思想准备。

武则天对入宫的前途并不悲观,相反,隐然有家里也不见得比宫中好之意。与其留在家里受气,倒不如入宫,即使将来深锁宫墙之内,也可以赌一赌运气,或许能够开拓一番新天地。少年时期的武则天深陷命运的不公,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人生。

时辰到,众女眷一起拥出门来,当中给新贵人让出一个空地。但见武则天头戴紫金凤冠,鬓旁珠翠连环,身穿玫瑰紫绣凤朝服,雍容华贵,耀人耳目。她款步走到大门口的台阶前,停了停,面对涌上前来看热闹的人群,突然仰天大笑。

这充满激情奔放的笑声,有压抑之后的宣泄快感,它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又像疾风扫过落叶,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撼动着大唐王朝深秋的天空。

有人根据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存在于基因,而谋杀动机存在于大脑前叶。人生经验会为大脑重新配线,而早期经验似乎特别强而有力。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遭受诸如虐待、忽视、恐怖的伤害,脑子就会起物质变化,紧张的化学物质不断地涌入,就会使大脑里“攻击/逃避”的荷尔蒙重组,让它们一触即发,容易起犯意。还有一种孩子,因为经常暴露于痛苦和暴力中,紧张的荷尔蒙系统因而变得没有反应,会出现反社会人格,害怕受到伤害的敏感度高,往往会产生虐待心理。

武则天后来以剧烈甚至非常规手段当了皇后,杀人甚多,精神和心理似乎经常处于敏感和紧张状态,所以很多时候会求助于神佛巫术。

不论武氏子弟对杨氏母女是“失礼”也好,“不尽礼”或“薄礼”也好,起码表示他们受到了忽视、轻视甚至可能被虐待的遭遇,生活上的不愉快、情绪紧张乃至可能痛苦,因此才会衔怨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