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第2/3页)

为了求得历史的真实性,司马迁还通过和史事有关人物的谈话,来核对史实。例如赵王迁的情况,在《史记·赵世家》里,司马迁说:我听冯王孙说,赵王迁的母亲原来是妓女,赵悼襄王很宠爱她,把嫡子嘉废了,立迁为王。赵王迁品德很不好,又喜欢听一些没有根据的话,把最好的将军李牧杀了,用无能的郭开做将军,结果,赵国为秦所灭。这段故事指出了赵国宫廷的情况,和赵王迁的家庭教育影响。又如荆轲刺秦始皇的真实情形,当时目击者有秦始皇的侍医夏无且,司马迁父亲的朋友公孙季功、董生都曾和夏无且交游,《史记》这部分记载看来就是司马迁从父亲那儿听来的,所以写得非常生动、精彩。又如《史记·郦生陆贾传赞》说:平原君(朱建)的儿子和我是好朋友,所以我才能谈论这件事。《田叔列传赞》说:田叔的小儿子田仁是我的好朋友,我所以一并谈论他。《卫将军骠骑列传赞》说:苏建对我说,他曾批评大将军(卫青)地位那样高,可是国内的贤士大夫没有称道大将军的。希望大将军能够像古代名将那样注意选择贤人,结交朋友才是。通过卫青部下将领苏建的话,指出卫青的短处。有些历史人物的特征,则是听朋友说的,如《项羽本纪赞》说:我听周生(周霸)说,舜的眼睛重瞳,项羽也如此。留侯(张良)的相貌,则是看了他的画像,《留侯世家》说:我以为这个人的相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知道看了画像,样子却像个漂亮的妇女。孔子说过,用相貌来衡量人的品德,对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是孔子的学生,长得很丑,品德却很好)就不适用。我看留侯也是这样。有些历史人物则是根据他自己的直接接触来描写的,例如《史记·李将军(李广)传赞》说:我看李将军,样子老老实实像个庄稼人,嘴里说不出话。司马迁和李广的孙子李陵同为郎官,所以有机会见到李广。又如《游侠传赞》说:我看郭解,长得不比平常人好,谈话也不怎样出色,但是全国不管是好人、坏人,知道他和不知道他的人,都仰慕他的名声,讲游侠的都拿他作榜样。司马迁是夏阳人,郭解也曾经逃亡在夏阳住过一个时期,因此,司马迁不止认识了郭解,了解了郭解,还替他写了传,通过对郭解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愤慨。

在到处游历访问的同时,司马迁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做博士(教授)的时候,司马迁向他学习古文《尚书》(《尚书》有古文、今文两种本子,今文是汉朝当时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是蝌蚪文字。学者讲解两种本子,各有流派师传)。《史记》里所记《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这些篇,用的都是古文家说。又如董仲舒是当时著名的《春秋》学者,《史记·太史公自序》讲孔子作《春秋》的缘故,就是听董仲舒说的,可见司马迁也是跟董仲舒受过教的。在朋友中,贾谊的孙子贾嘉最为好学,和司马迁通信;壶遂是个天文学家,和司马迁同事,讨论过历史问题。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从四川奉使回来,这时汉武帝正要东封泰山,司马谈是太史令,照例是应该从行的。不料生了重病,留在洛阳。司马迁回到洛阳见了父亲,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哭着说:我的祖先是周朝的史官,远祖专管天文历法,很有名气。后来中间衰落了。你如能够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继承祖先的事业了。我死后,你一定会做太史令的!做了太史令,不要忘了我想要讨论、著作的事。做一个好儿子,首先是对父母好,其次是对君主好,但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堂堂的人,能够站得住。要做好事情,使声名传到后代,使人们知道这是他父母的好教育,这是最大的孝。人们都在歌诵周公,因为他做了好事,表达了他先人的成就。以后到孔子,论《诗》《书》,作《春秋》,讲学问的人到现在还以他为榜样。孔子死后四百多年了,各国互相兼并,历史也没有人记载了。现在汉朝建立,全国统一,有多少应该记载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啊!我做太史令多年,可是没有着手做,让国家的历史断绝了,我非常之着急、恐慌,你要记住这件事才好!司马迁低头流泪,对父亲说:儿子虽然不成材,一定要把祖先和你所谈论的记录下来,不让它有一点遗漏。他对父亲立下了编写国家历史的庄严誓言。

不久,司马谈就死去了。三年以后,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果然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做了太史令。这一年司马迁三十八岁。

石室、金匮是国家藏书的地方,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尽情阅读了国家的藏书,特别是古代各国的史记,他的历史知识越发丰富了,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也日益成熟了,做了编写《史记》的充分准备工作。这里应该指出,远在两千多年前,那时候,纸和印刷术都还没有发明,所有的书都是用竹简或者木板抄写的,抄写一部书要用很多时间,费用很贵,数量也很大。一般人读书只能听老师口授和笔记,要读很多部书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司马迁生在世代掌管编写历史的家庭,有特别优越的条件,能够阅读家藏的史书,现在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阅读国家藏书了,他的著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家庭教育,好学勤读,游历访问,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之外,指出这一点也是必要的。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和公孙卿、壶遂建议改定历法,奉命造太初历,这个历法也就是“夏历”,一直通行到今天。从这一年开始,司马迁用全部力量编写国家的历史,从有史以来一直到当代的通史,总结了过去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学、科学、艺术等各方面活动的经验。

五年以后,公元前99年,汉将军骑都尉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了汉武帝,被处宫刑。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勇敢果决,善于作战,奉命率领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在浚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喀尔喀土喇河及鄂尔浑河之间)为匈奴骑兵三万所包围,全军力战,杀伤匈奴兵几千人,且战且退,原来配备的援军没有来到,匈奴方面又增加了八万的兵力,经过几天的激战,又杀伤了匈奴兵几千人,最后退入山谷中,匈奴骑兵从山上射箭,矢如雨下,李陵军士卒死伤惨重,箭射完了,援兵还没有影子,势穷力竭,投降了匈奴。李陵战败的消息到了长安,满朝官员都骂李陵辱国,汉武帝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以为李陵兵力少,和兵力大十几倍的强敌死战,转战千里,后无援兵,杀伤敌兵近万,这样英勇,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力竭投降,还可能找机会立功报答国家的。李陵投降敌人当然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司马迁根据敌我情况,作了如实的说明,他不是肯定李陵,而是希望李陵以后能有机会作出报效国家民族的表现,不料汉武帝大怒,以为司马迁替李陵说情,立刻把他关进监牢,处以重刑(下蚕室,去掉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