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李鸿章的崛起和淮军的成立

●当时官军的弱小和军饷来源的枯竭

●江浙两省得与失之间的关系

●常胜军的兴起

●李鸿章和李秀成

●淮军平吴的功劳

●江苏军队与南京军队、浙江军队的关系

●南京的武力收复

秦朝末年的战乱,天下都受到纷乱的侵扰,起事的英雄豪杰不断涌现出来,等到项羽称霸后,韩信才开始出现;东汉末年的乱世,天下都受到纷乱的侵扰,等到曹操称霸后,这时候诸葛亮才开始出现。自古以来,那些伟大人物,他们的进退还有升降,上天好像都是有意在控制着一样,一定要让他们机会成熟,像一张拉满待发的弓,没有力量可以主宰他们,又好像有力量在支配他们。谢康乐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诸位虽然生天在我谢灵运之前,但是成佛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后。”在我看来,同光中兴的大臣里,他们声名和威望达到鼎盛的时间,数李鸿章的最晚,但是论成名后名望的高度、掌控权力时间的长久来说,还是李鸿章最厉害。行事的时机布满天下,时机和当时的大势才能造就英雄,李鸿章称得上是当时时代的天之骄子!

在咸丰六年末、咸丰七年初的时候,太平天国气焰的强盛达到了顶峰,但是朝廷官军越发衰败,朝廷对战事进行的谋划经常动摇,各个大帅、将领之间互相猜忌,再加上军需用品缺乏,国库空虚,财政拮据,户部束手无策,只能依靠各个省份自己筹措军饷,这一点儿那一点儿,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来挽救当时的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非常忠诚、雄才大略的人,他也不能急着做出什么功绩来,这道理不就明摆着呢吗?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采用的办法,就是让欧美雇佣军来帮助围剿太平天国。

先是洪秀全、杨秀清已经占领了南京,派兵四处践踏蹂躏掠夺,十八个行省没有一寸土地是没有被糟蹋过的,经历了十年之久,朝廷也没有做到用武力平定他们。北京政府的无能与乏力,既然已经暴露给天下人看了,所以英国领事,还有在上海的英国富商们,也不把洪秀全看作乱臣贼子,甚至把他们看成和欧洲列国倡导民权的革命党是同一件事情,用文明交友的礼仪对待他们,这中间有的时候还供给他们武器、弹药和粮食。后来洪秀全变得骄奢淫逸,太平天国内部也互相残杀,内政治理荒废松弛,一天比一天严重。欧美的有识之士看到他们这样的举动,这才知道所谓的天平天国,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所谓的平和还有博爱,所谓的平等自由,都只不过是披露在外面的虚假的东西,至于其中的真相,实际上和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流氓盗贼没什么两样,因此断定他们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业。于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都一致地改变了自己的方针,都想要借给北京政府兵力,来帮助它平定战乱。正式用这种意图来请示中国政府,已经是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的事情了。但是俄罗斯也想要派遣海军小舰队,运载若干士兵,逆长江而上,来帮助清政府围剿起义军,俄罗斯的使节伊格那亲自出面拜见恭亲王来讲述他的意图。

说明:欧美各邦那时候刚和中国通商,它们一定不希望中国老是处于一种战乱状态。所以当两支军队相持不下、好多年都分不出胜负的时候,它们一定希望出手给予一方一些帮助来迅速安定局面。而当时北京政府的腐败,长久以来已经被西方人厌烦了,他们肯定是对太平天国寄予厚望,这样的行为也属于人之常情。那时候的欧美各个国家帮助哪一方,哪一方肯定就会获得胜利。胜利的机会转瞬即逝,情势危急到了极点。假使洪秀全果真有雄才大略,具备远见卓识,内部治理朝政,外部非常懂得和别人交涉,迅速地和列国通商并签订条约,趁机借着它们的力量来平定中原,那么天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就不知道了。这小子不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内部先开始腐败,在外交上也出现了失误,树立了新的敌人,最终被消灭掉,这不也是应该的嘛。而李文忠等人的功名,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当时英法联军刚刚攻破北京,咸丰皇帝在遥远的热河。虽然已经确定谈判定下和约,但是猜忌的心依旧存在。所以恭亲王关于借军队帮助围剿太平军的想法,不敢自己决定,他一面请示文宗,一面咨询诸位江南、江北的钦差大臣,有曾国藩、袁甲三(他是袁世凯的父亲),还有江苏巡抚薛焕、浙江巡抚王有龄等人,让他们具体说出他们的意见。当时极力反对他这个主意,说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江北的钦差大臣袁甲三。江苏巡抚薛焕虽然不认为这样可以,还是建议雇用印度兵,让他们防卫上海还有上海附近地区,并且请求任命美国的将军华尔、白齐文担任队长。曾国藩同样来上奏,他的意思也和薛焕的大致相同,说这时候正是中国衰败腐朽达到极点的时候,最好不要拒绝外国友人的好意。所以应当用温和的语言先回应他们帮助围剿的热烈的心情,再推迟他们出兵来这里会合的日期,另一方面利用外国将领和士兵,从而收到围剿敌军的实际效果。于是朝廷依照建议的内容,谢绝各国派兵帮助围剿的事情,然后命令曾国藩聘请洋人按照西方的方式来训练新兵,这实际是常胜军开始形成的起点,而李鸿章取得功勋和名声,开始发家,跟这件事也有很大的关系。

华尔,是美国纽约人,在他自己国家的陆军学校完成学业,后来做了将军,因为犯了一点儿小罪过离开了本国,一直藏匿在上海。当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的时候,洪秀全的军队践踏蹂躏折磨江苏,苏州、常州都沦陷了。上海候补道杨坊,知道华尔沉静、刚毅,又有才学,便把他推荐给布政使吴煦。于是吴煦才去请示美国领事,请求赦免他以前犯下的罪行。让他招募了欧美愿意当兵的差不多几十个人,并交给他数百个招募来的中国志愿者,让他训练他们如何防守和保护苏州及上海。后来这支军队屡次和敌人战斗,常常都能够以少胜多,战无不胜,没有输过,非常厉害,所以官府的军队,还有敌人的军队,都称这支军队是“常胜军”。常胜军的建立,实际上是李鸿章还没有到上海之前发生的事情。

在开始叙述李鸿章的战绩之前,请允许我先说李鸿章立下功劳的地方当时的情形和局势。

江苏、浙江两个省份,是支撑中国的财富,还有赋税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没有江苏、浙江两省的钱,国家基本上就要崩溃了。所以说争抢官兵最好的地方,哪里也不如武汉,争抢军饷最好的地方,哪里也不如苏州和杭州,稍微明白一些用兵之道的人就能知道这些道理。洪秀全因为最近各地的军队的声势非常旺盛,不再是之前他们所蔑视看不起的那样了,而且安庆刚刚被武力攻打收复(咸丰十一年辛酉八月曾国荃依靠武力收复),南京周边的实力越来越单薄,所以才派遣他手下的将帅李秀成、李世贤等人,兵分几路扰乱江苏、浙江两地,通过这样来牵制官府军队的兵力。李秀成的军队进展非常顺利,萧山、绍兴、宁波、诸暨、杭州都被他接连攻陷,浙江巡抚王有龄也战死在他的手中,江苏的城市也几乎被李秀成的军队全部攻陷,死尸遍地,逃避战乱的人群都聚集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