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八国联军在京津的暴行(第4/5页)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背水一战的胜利,是誓死保卫慈禧和逃亡小朝廷的决心和士气的胜利,而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秘诀——地利。无论八国联军如何来攻,身经百战的刘光才始终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以灵活机动的山地战在八国联军头顶上打冷枪,以极高的命中率格杀。这是在战斗机发明之前,世界战争史上又一次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灵活山地战的胜利!

然而,“地利”是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你能发现它,它就存在,你能把握住它,它才能为你所用,你能运用得好,它才能使你的军队变得强大。当地利条件并不在战场时,临战指挥者有没有勇气主动放弃一些领地,去诱敌深入而又不会严重削弱本方军队的士气而演变成溃退?这确实是一项需要有高超的智慧、严密的组织以及强大凝聚力、执行力的工作,也就是说,“地利”之所以能成为“地利”,它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那几块“地”、那几座山头,而是人,是战场的指挥官以及执行的士兵!

东天门至娘子关阻截战的胜利,也正是刘光才和他重新组织起来的清兵的胜利,它说明了只要指挥得当、战术得当、组织得当,清军完全可以击碎所谓“洋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战胜60年来“每战必怯”的老毛病,击退一切来犯之敌!

瓦德西震惊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连首都都已经沦陷了的清军还能够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去阻击世界最强陆军,阻击多国部队!瓦德西印象中的清国人就是“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这也是甲午战争后英文报纸对清国人的报道(1896年《字林西报》),在朝廷大把花银子进口的情况下,清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比如“定远”舰、十三连发枪、克虏伯钢炮,但是他们仍然败了,这不是“病夫”是什么?

然而,一千多名强健的德军士兵倒在东天门至娘子关防线之前的现实,又不得不让瓦德西意识到另外一种可能:大清是落后的,落后的不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和财富,清国人也并不是真正的“病夫”,他们只是有一个远远落后于世界文明进程,也远远落后于它的子民的大清朝廷,造成全民腐败成风,军队不堪一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西方国家现在入侵大清越深,将来付出的代价将越沉重。因为所有的清国人,不管他们是朝廷的正规军还是具有“抗洋”精神的义和团,他们只需要一个好的政府,一种有效的组织!

“50年以后,就将有更多的‘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中国将贯彻她的民族计划!”时任大清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说。

瓦德西必须确认这一点,他本来就是德军陆军总参谋长,不能将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带到沟里啊。

在北京,瓦德西命令手下士兵把守城门,从经过城门的18岁至60岁清国男人中随机抽取,按照德国陆军新兵入伍的条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测试,结果发现清国人的合格率并不低于德国人——传说中的“东亚病夫”并没有生病!

瓦德西赶紧一头是汗地给德皇威廉二世写信。

接到报告的威廉二世也震惊了,他一直是“黄祸论”的鼓吹者,但威廉二世认为西方世界应该“畏惧”的并不是清国人的“强”,而是他们的“弱”和“多”。正是因为他们如此弱小又人数众多,才会“危害世界”,而瓦德西的报告又彻底颠覆了这位德国皇帝对清国人的印象。

确认,必须赶紧确认!出于德国人的严谨,威廉二世派出了由十几名德国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团”,不远万里地来到清国,又做起调查和测验,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和瓦德西一样,而且还给威廉二世补上了一条:“他们(清国人)的勤苦耐劳,更是在欧洲人之上。”

从长期来看的亏本买卖是不能干的,瓦德西明白了,威廉二世也明白了,以德国领衔的这场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见好就收,与清国朝廷和谈,并且最好不要占领大清的领土。否则即使朝廷不去反抗,大清的百姓最后也一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奋起反抗!瓦德西的猜想并没有错,“生病”的不是清国人,而是统治他们的政府,是大清朝廷,正因如此,在这个朝廷彻底失去对大清国的掌控力之前,要尽量保留它的统治,保留慈禧的统治,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西方国家最大的利益。

1901年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给瓦德西发电:召回大部分德国远征军,只留下一个旅的兵力,但要“将战后赔款的索取,务必提到最高限度”。

领衔的德国不再着急上火要灭亡大清朝廷了,也不愿意打破各国在大清现有的平衡而继续“瓜分”清国了,对于另外几个国家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首先是老毛子俄国,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他们已经在东北完成了趁火打劫,占领了东北大片土地。俄国人很清楚,朝廷最在意的只是京津,只要能保住首都不沦陷,慈禧和王公大臣还能回到北京,有个地方住,其他地方都是可以作为交换代价的。

于是俄国人需要的只是“变战为和”,八国联军不再侵占大清的领土,不再继续“瓜分”清国,反正他们自己已经“瓜分”完毕拿下东北了,只要尽快促成大清与八国的“议和”,别的国家就没有再起波澜的机会,他们就可以保住在东北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在政治上拉拢住慈禧逃亡小朝廷,一举数得啊。

从1900年9月29日起,俄军就开始在八国联军中“带头”将大部分兵力撤出北京,并且开始在德国的强烈反对下积极促成李鸿章与八国的“议和”,他们竟然没有等到当时的瓦德西到北京上任,也没有理会当时血冲脑门的德国人希望打到西安的要求。俄国本来是德、法的“盟友”(1895年“三国同盟”曾经逼迫日本吐出了旅顺、大连),而在实际的国家利益面前,老毛子连“盟友”的台也给拆了,德国人就此给老毛子记上了一笔。

紧接着,1900年10月,美军也开始陆续撤出北京,他们也没有等到瓦德西到北京。作为即将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老大的国家,美国人的发财方式早就不再是占据殖民地了,他们对“瓜分”清国也是不感兴趣的。看见俄国人撤,美军只留了一千多人留守北京,其余军队撤回菲律宾和本土。

日军本来是英国的雇佣兵,是拿钱来打仗的,对于“瓜分”清国,他们的想法和甲午战争期间差不多:目前的日本无法吞下清国,只能在保证日本“利益线”(南面的台湾以及北面的朝鲜)的基础上,从清国捞取尽量多的银子,等日本变得更加强大之后再打清国其他地方的主意。于是,在瓦德西到来之前,日军也跟在屁股后面开始撤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