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勤王之征(第2/4页)

一个汉奸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吗?答案是否定的。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还能当得稳皇帝?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渊正是想到了这些,所以决定派兵增援雁门,并且让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军勤王。

李世民,李渊的次子,史书记载他“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旧唐书》)。他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开创大唐帝国的伟业。

李世民的妙计

既然说到了李世民,我们就顺便说一说李渊的妻子和几个儿子的情况。

李渊的妻子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幼年夭折(也有史书记载他是战死的)。

窦氏夫人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这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女人(她舅舅是周宣帝),还颇有政治见解。李渊还是楼烦太守的时候,曾经养有九匹骏马,在闲暇之余,喜欢骑着自己的宝马到郊外打猎,窦氏就提醒李渊说:“当今皇上好鹰爱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应该献给皇上。否则,如果有人向皇上进谗言,说你养有骏马,皇上会猜忌你的,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李渊并没有当回事,但的确有人向杨广报告了他养马的事,虽然没有招来大祸,却遭到了杨广的斥责。

窦氏作为母亲,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方法。她对自己的儿子教育很严格,让他们学习经史和兵法,还让他们练武。正是由于窦氏夫人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四个儿子(准确地说是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了超级牛人,这一点相信大家以后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可以说,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惜的是,窦氏夫人四十五岁那年,由于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没能看到她丈夫和儿子们开创的伟业。

不过,相信她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因为,很多年后,她的丈夫和儿子们将拥有整个国家。

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关系,除了李玄霸之外,三个儿子长大后都继承了李渊和窦氏夫人深谋远虑的特点,而且英武逼人,能征善战。

由于长子李建成需要在父亲身边料理公务,所以这一次解雁门之围,李渊决定让次子李世民从军勤王。李世民被编入了屯卫将军(师长)云定兴的部下,做了一名参军(参谋)。

突厥人还在猛烈地攻城,杨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援军怎么还没到来?

“给我顶住,凡是守城有功的,士兵直接升六品官,赏布百匹。官员们晋升一级。”杨广在无奈之中,慌忙下令。杨广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他的这个命令是正确的,正因为他的这个命令,军士们振奋精神,顶住了突厥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能顶多久是多久吧,也许援军就在路上。

此刻,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带领着援军,飞速地赶往雁门。但是,他们手里只有一万人。

一万人?加上雁门城里的隋军最多只有四万,而突厥人却有十万大军。

这个仗怎么打?难道和突厥人硬碰硬地干一场?还是等其他地方援军到齐后,大家齐心协力地和突厥人火拼一场?不过到那个时候,相信他们的皇上杨广同志早已经成了俘虏。

云定兴犯难了。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李世民。看到云定兴的脸上显出了难色,李世民说:

“将军,是否为解雁门之围发愁啊?”

“是啊!突厥十万大军围困雁门,而我们现在只有一万人,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可是如果等到各地援军都到齐了,再解雁门之围,恐怕那个时候,皇上已经……”

“将军,卑职有一计,不知当讲否?”

“哦?请讲!”

“我认为始毕可汗敢带领十万大军围攻雁门,正是看到了我们各地的援军仓促不能增援,所以才如此猖獗。我军应该摆开阵容,白天挥动全军大旗连续不断,晚上鸣钲击鼓,全军将士大声喧哗。始毕可汗必然认为我们的援军都已经到齐了,肯定不敢恋战。”

云定兴听李世民说完,用一种钦佩的眼光看着他。

“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李世民采用的是一种“扯虎皮,拉大旗”的疑兵之计,但就是这个计策,还真把突厥人忽悠住了。

始毕可汗决定暂时停止围攻雁门,原地驻守。

但是想要让突厥人撤军,却没那么容易。

就在这个时候始毕可汗突然接到一封信,送信的人是义城公主派来的使者。信中写的是:北边有急!不能不撤了,隋朝的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解决,但是老窝要是让人端了,那可真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无家可归。

撤!

突厥人就这样一窝蜂地撤走了。

杨广安全地回到了太原,接下来就是向全国发布“雁门大捷,歼敌无数”之类的消息,以示庆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套路),再接下来就是犒赏三军,兑现自己的诺言。李渊因为勤王有功,官升一级,升迁为右骁卫大将军。

杨广,这次我救了你,是为了我自己!下一次,你将没有那么幸运。

杨广很有才

时间进入了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也许是让农民起义军折腾得不得安宁,或是上次雁门被围受到了惊吓,自从回到洛阳后,杨广吃嘛嘛不香,晚上睡觉时居然让宫女们在身边唱着“狼来了,虎来了,马猴背着个鼓来了”之类的歌谣才能入睡。

典型的惊恐症表现。

看来洛阳是不能再待了,杨广决定前往江都(扬州)去“疗养”一段时间。其实准确地说是被迫逃往江都,因为北方除了长安、洛阳等几个大城市外,其余的地方都被反隋力量所控制。到了江都可以让杨广稍微喘口气,组织军队继续顽强地抵抗。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杨广将自己的禁军都投入了战斗,不可谓不下本钱啊!但是,江都对于杨广来讲,注定是个不祥之地。在不远的将来,命运将让他永远定格在那里。

江都的天气实在是心旷神怡,杨广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忽然想到了李渊。杨广现在的感觉是,对李渊一方面比较信任,因为在雁门之战中,李渊第一个派兵勤王,表现突出。但是另一方面,杨广又忌惮李渊手中的兵权,要知道杨谅、杨玄感手中都是握有重兵的。

解除李渊的兵权吗?如果解除李渊的兵权,那谁还敢给自己卖命,那么多农民起义军谁来料理,何况北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突厥人。不解除的话,终究是心腹大患。

杨广皱紧了眉头,如何才能限制李渊呢?

杨广忽然想到了曾经给他带来惊吓的突厥人。他眼睛一转,计上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