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收复河湟(第4/5页)

张义潮是张掖人,他虽然身遭吐蕃役属,但和沙州的其他人一样,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国,于是他暗中结纳豪杰之士,谋划重归大唐。

大中四年(850年)四月,在经过周密的计划后,张义潮身披铠甲,手执兵刃,率众突袭州衙,城中百姓皆助其声势,吐蕃守将防备不及仓皇逃走,张义潮趁势接管沙州。他带领汉族百姓修缮甲兵,不断扩充势力,相继收复周边被吐蕃控制的十一个州县,并派出使者赶赴天德城,通过防御使周丕向朝廷报告沙州的形势。

朝廷接到张义潮的奏报是在大中五年(851年)二月,皇帝李忱看到奏报后欣喜异常,当即任命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当年十月,张义潮又派兄长张义潭和部将李明达、李明振、吴正安等29人入朝,进献瓜、沙、伊、肃、鄯、甘、河、兰、岷、廓等十一州地图和户籍,至此被吐蕃占领的河湟故地又重新为唐朝所有。

十一月,皇帝李忱下诏以沙州为归义军,统领上述十一州,任命张义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营田、度支等使,并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两千户,实封三百户,同时任命在收复十一州过程中为张义潮谋划的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随着河湟十一州地区重归大唐,吐蕃在河西、陇右地区的势力更加衰弱,拥有兵将的将领们只能负隅据守而已,吐蕃部众已经是分别聚居,不再形成统一。

张义潮的兴起,不仅使唐朝成功收复河湟失地,最重要的是他的崛起使得吐蕃王国逐渐走向四分五裂乃至衰亡。当然关于张义潮我们并没有说完,事实上他所掌控的归义军,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以至于唐朝灭亡之后依然存在。

唐懿宗的咸通二年(861年),张义潮率领蕃汉联军七千人向西推进,收复凉州。咸通三年(862年),唐朝在凉州设立节度使治所,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

就在这一年,曾经在吐蕃诸部落中处于奴仆地位的温末向唐朝入贡。最初温末部落的人是为吐蕃富户大姓从事农耕放牧的奴仆,战时则随军出战,一个富户家庭往往有奴仆数十人。后来因为吐蕃衰弱,这些奴仆们大多脱离主人,自相结合成部落,以致吐蕃诸部族中微弱无依靠者都投奔温末部落,他们大多聚集在张义潮管辖的归义军境内。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义潮奏报朝廷,北庭回鹘仆固俊攻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诸城。此时在河湟地区最具实力的,是尚恐热率领的部众,这一年唐朝的鄯城使张季颢击败尚恐热,其余众东进邠宁,又被节度使薛弘宗击败,尚恐热带领残部又向北退去,但是又与回鹘发生冲突,结果在交战中尚恐热兵败身死,传首长安。

与此同时,一直穷居在廓州的论恐热忽然复起,企图纠集附近的吐蕃部落骚扰大唐边境。但由于论恐热十分残暴,经常欺压周边部落,以至于和诸部落积怨颇深,非但无人响应,反而到处碰壁。其中有的部落向身在鄯州原尚婢婢部将拓跋怀光报告了论恐热的行踪,拓跋怀光得到消息后立即领兵追击,大破论恐热。

八个月后,拓跋怀光又率领五百骑兵突袭廓州,并生擒论恐热,先是砍断其双脚,然后斩首传至长安,其部众被俘者全部迁居岭南。随着论恐热的死去,立国二百年之久的吐蕃政权终于衰亡,大唐帝国来自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

但那个时候大唐帝国内部已经是病入膏肓,中原地区战乱四起,无暇顾及治理西部。虽然吐蕃衰亡,但是河西、陇右地区只是保持形式上的管辖权,张义潮管辖的归义军其实算是个独立王国。

咸通八年(867年)二月,张义潮得到朝廷的允许,入朝觐见皇帝,入朝后被唐懿宗授予检校司徒、右神武大将军,并赏赐土地、府邸,以其族子张淮深代为节度使。咸通十三年(872年)八月,张义潮病逝于长安,终年74岁,死后追赠太保。

由于大唐帝国末期的动荡,唐僖宗之后,归义军所管辖的地区仅剩下瓜、沙二州。张淮深死后,其弟继任节度使,临终之时又托孤于张义潮的女婿,时任瓜州刺史的索勋,但是索勋是个极有野心的人,自立为节度使后,于景福元年(892年)骗取朝廷的正式委任,结果在当地引起众怒。

当时张义潮的第十四女、凉州司马李明振之妻率众袭杀索勋,并上表朝廷请求以张义潮之孙张承奉为节度使。乾宁元年(894年),朝廷派使臣前往沙州宣慰,除了委任节度使之职外,为酬报李明振夫妇的定难之功,诏命以李明振长子李弘愿为沙州刺史兼节度副使;次子李弘定为瓜州刺史、墨离军押蕃落等使;三子李弘谏为甘州刺史。

唐朝灭亡以后,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见各地节度使陆续称王,于是也自称“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不久曹氏家族取代张氏家族掌握沙州政权,停止使用“金山”国号,恢复归义军节度使的称号,五代北宋时期,向中原历代王朝进贡,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被西夏吞并。

可以说,由张义潮奠基的归义军不仅经历了悠久的历史,而且使唐朝成功收复河湟地区,算是大功一件。归义军最终亡于西夏,是唐朝灭亡以后很久的事情。事实上,在唐朝晚期,尤其是武宗李炎和皇帝李忱在位时期,就经常受到西夏国的创建民族党项的侵扰。

党项之忧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又称党项羌。唐朝初年在今天四川及青海河曲各地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府,同时委任党项各部酋长进行治理。后来因为吐蕃的强势逼迫,党项族陆续东迁至庆州,又另设静边州进行安置。

安史之乱以后,党项又陆续内迁至灵、庆、银、夏诸州。这一时期,党项经常与吐谷浑勾结骚扰大唐边境。郭子仪镇守西北边境时,为防止党项与吐谷浑、吐蕃联合入侵,上表朝廷将静边州、夏州等地的党项部众迁至银州之北、夏州之东,同时迁吐谷浑部众于夏州之南。自此称居住在庆州的党项族为东山部,在夏州之南居住的称为南山部,在夏州境内的称为平夏部。东山部、平夏部之中有一部分逐水草移居石州。因此,武宗李炎时期,党项族的势力可以说已东进至河东地区。

党项在兴兵骚扰唐境的同时,还经常以良马从唐朝边境换购铠甲,以肥羊换购弓箭。针对这个情况,当时鄜坊道军粮使李石上表朝廷,请求禁止商人将旗帜、甲胄、兵器等军需用品输入党项聚居区,而且规定有告密者将得到违禁商人的全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