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权臣固政(第4/6页)

刘从谏公布信件后,认为此举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于是继续上疏文宗李昂,认为朝廷应该剪除宦官之害,现在自己正想进京面见皇帝陛下,愿意兴兵讨伐宦官,重振皇家声威。

当时,天下人并不知道刘从谏说这番话其实是在泄愤,他的这番话一时间为自己赢得了空前的声誉,被人们争相赞颂为骨鲠之臣。

事实上,如果当时文宗李昂真的要让刘从谏出兵剪除宦官,刘从谏都未必答应。但刘从谏这番剪除宦官信誓旦旦的话语,让仇士良十分恐慌,他一方面在文宗李昂面前诬告刘从谏有谋反之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对自己的专横跋扈有所收敛,鼓动李昂加封刘从谏为检校司徒,想以此缓和与刘从谏的关系。但刘从谏对此并不买账,拒不接受封官,他再一次上疏李昂,认为如果朝廷真的看重自己,那就请为王涯等在甘露之变中冤死的朝臣平反,如果只是出于无奈之举而封赏自己,建议朝廷赏罚不可妄出。

当时由于是宦官把持朝政,所以文宗李昂是不能为王涯等人申冤的,一直到文宗李昂去世,刘从谏因为甘露之变没能掌控朝政,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只是由于朝廷对他采取姑息之策,所以刘从谏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是李瀍即位后,刘从谏的这种不满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升格为公开对抗。

在李瀍即位之初,刘从谏向李瀍进献一匹九尺高的宝马,但李瀍没有接受。刘从谏怀疑是仇士良从中挑拨所致,所以一气之下杀死宝马,树起大旗立志反叛,并不断招兵买马,以致周边藩镇不得不对其进行严加防范。

就在刘从谏积极谋划对朝廷用兵之时,会昌三年(843年)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使得刘从谏一病不起,自觉大限将至的他与幕僚们商议,决定恪守父亲刘悟的志向,效仿河朔三镇的做法,以其弟刘从素之子刘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由大将王协、刘武德、郭谊等人辅佐,拥兵割据,与朝廷采取分庭抗礼之势。

不久刘从谏去世,刘稹秘不发丧,对外封锁了刘从谏去世的消息,当时王协建议刘稹坚决不要泄露刘从谏去世的消息,不出百日朝廷的册封诏令一定会来,到时一定要供奉好朝廷派来的监军,千万不能让士兵惹出乱子。

刘稹接受了王协的建议,随意采取障眼法以为叔父刘从谏诊病为由,派牙将姜釜入朝请诊。李瀍当即派宦官和宫中御医前往泽潞镇,此时距离刘从谏去世已经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当宦官和御医到达泽潞镇后,刘稹却以刘从谏病重无法跪领皇帝陛下诏书为名,拒绝御医为刘从谏治病。

当时宦官和御医全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道刘稹向朝廷请诊的目的是什么,于是便将在泽潞镇遇到的奇怪境遇向皇帝李瀍做了报告。李瀍认为可能是刘稹认为对待刘从谏的规格不到位,于是,又派使者前往泽潞镇,安排刘从谏前往东都洛阳治病,待病情好转另有重用,并且许诺如果刘稹一同入朝,也将会得到重用。

刘稹眼见自己的障眼法就要被识破,于是索性胁迫监军崔士康上奏朝廷,要求任命自己为泽潞镇节度使。不过由于刘稹的疏忽,对崔士康看管不严,崔士康利用看管自己的士兵酒醉熟睡之际,一路逃回长安,向皇帝李瀍报告了刘从谏已经去世的消息。

当李瀍得知自己原来被刘稹忽悠之后,他一怒之下,下令杀死刘稹派来的牙将姜釜,然后立即召集中书门下两省、御史台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的官员讨论如何处置刘稹。

定计进讨

在讨论如何处置刘稹的会议上,很多人认为自开成年间以来,回鹘不断南下侵扰,朝廷为之连年用兵,应付不暇,如果再立即兴兵讨伐刘稹,朝廷恐怕会成为强弩之末,不如采取权宜之计,让一位亲王遥领泽潞镇的昭义军,任命刘稹权知兵马事,等到击退回鹘后,再对刘稹用兵不迟。

宰相李德裕针对上述建议,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泽潞镇与河朔三镇不同,河朔三镇作乱已经将近百年,人心已经难以教化,所以从代宗李豫之后,历代皇帝全都将其置之度外,任由其发展。但是泽潞镇靠近京城腹地,最初被称为忠义之军,曾经打败朱滔、生擒卢从史,立下大功,而那个时候朝廷多用文臣担任统帅。即使昭义军的创建者李抱真,朝廷都没有同意他子袭父位的请求,并且让其子李缄护丧回归东都洛阳。现在之所以泽潞镇会生出叛乱之心,完全是因为敬宗皇帝不理朝政,才导致刘从谏决定承袭父亲刘悟的遗志,成为朝廷难以节制的一块硬骨头。现在刘稹又要承袭其位,朝廷如果同意其请求,那么天下藩镇全都会效仿其所为,天子的威严将不复存在。

显然李德裕面对皇帝和诸多朝臣,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就是想要立即对刘稹用兵。而皇帝李瀍也看出了李德裕的意图,但又担心用兵失败,所以李瀍当即问李德裕有什么办法保证用兵能够成功,是否真的能够成功。

面对皇帝陛下的提问,李德裕当即为李瀍吃下了定心丸,他接着为所有人提出了具体的用兵之策。

在李德裕看来,刘稹所依靠的对象就是河朔三镇,只要成德、魏博不与他同谋,刘稹就会无所作为。现在只要派一名重臣宣谕成德节度使王逵元和魏博节度使何弘敬,以河朔三镇子袭父位已成既定事实来看,成德和魏博两镇一定不会与刘稹同谋。

而且朝廷如果确保征讨刘稹成功,应该派遣禁军进兵山东,协同成德、魏博两镇一同进攻臣服刘稹的邢、洺、磁三州,并许诺平定泽潞之后加官晋爵,只要两镇不阻挠官军进兵,则必能生擒刘稹。

李德裕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听得皇帝李瀍着实兴奋不已。于是,在李德裕说完后,这个本就性格强势的皇帝拍案而起,决定兴兵讨伐刘稹。

“陛下!刘稹的祖父刘悟曾经有功于朝廷,一旦开战则绝刘家后嗣,而且泽潞镇拥兵十万,仅是粟米即可支撑十年之用,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平定的。”朝臣中依然有人站出来反对。

“昔日诸葛亮说曹操颇能用兵,但是昌灞一战尚且打了五次,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陛下圣策先定,我们这些做臣子只要不为流言蜚语所动就算是有功,如果此次出战出现不利,臣愿以死谢罪。”李德裕最后坚定地说道。

李德裕的话再一次让皇帝李瀍增添了信心,为了让李德裕没有后顾之忧地指挥本次作战,李瀍愤然说道:“朕在朝堂上说话,如果敢有懈怠军威的话语,朕先斩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