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时局考验(第4/6页)

当时嵯颠已经得知大唐诸道人马已急速前来增援,而自己已经孤军深入唐境几百里,如果继续作战,恐怕于己不利,在已经劫掠了诸多财物的境况下,嵯颠决定接受郭钊的建议,重新和郭钊订立盟约,率兵退回成都。

南诏军队驻留成都西城十天,便开始陆续撤出唐境,刚到达成都的时候,南诏士兵对当地百姓还算是比较和善,因此街市店铺照常开业,秩序还算稳定。可是在军队陆续撤出时,南诏士兵开始大肆劫掠当地百姓,以及各行各业的工匠和手艺人,然后继续退出成都。当时西川百姓大为惊恐,很多人因为不堪受辱而选择投江自杀,尸体塞满江面,翻滚而下。嵯颠见状,亲自领兵断后以阻止俘虏的逃亡,就这样走走停停将近三天的时间,南诏军队一路不停地劫掠,终于撤出了唐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诏当时劫掠走了大量的唐朝手工工匠,自此之后南诏的工艺水平开始不断进步,不久之后甚至可以和巴蜀地区的工艺水平相提并论。

嵯颠虽然撤兵回国,但这次突袭大唐成功,完全是因为杜元颖疏于防备,而且自己在唐军援兵未至的情况下,主动采取变通之策撤兵回国,才没有使战事进一步扩大。嵯颠清楚地知道,如果大唐拼尽全力和南诏扳手腕,南诏绝不是大唐的对手。

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嵯颠在撤退的时候担心援救西川的唐军会穷追不舍,所以特意向皇帝李昂上表一封,将南诏这次入侵唐境的罪责一股脑地推到了杜元颖头上,宣称自己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反抗。他在表文中特别强调,因为杜元颖的贪污腐败,致使西川将士对他也是恨之入骨,自己这次进兵成都,西川将士争相当向导,请求我们诛杀杜元颖,现在我建议,为了大唐和南诏共同的利益,陛下应该杀掉杜元颖。

就在嵯颠的表文刚刚摆在李昂的书案上时,西川节度使监军张士谦来到京城,也向李昂汇报了自己在西川的所见所闻,并诉说了杜元颖所做的一切。这让李昂十分气愤,再加上嵯颠的表文,于是李昂决定,再贬杜元颖为循州司马。自此之后,曾经在穆宗李恒时代红极一时的杜元颖再也没有被重新起用,大和六年(832年),郁闷的杜元颖死在贬所,临终前上表请求朝廷赐官以瞑目,李昂念及旧情,赠与其湖州刺史的头衔。

南诏撤兵回国,李昂同时下诏让援救西川的诸道人马撤回本镇。大和三年(829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新任西川节度使郭钊抵达成都,嵯颠派使者也同时到达成都,双方再次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今后互不侵犯。此后不久,李昂派宦官携带朝廷信物出使南诏,大唐与南诏重新恢复了友好关系。

南诏之乱随着其主动撤兵而宣告结束,李昂即位后的第二个考验也算是及格通过。从某种角度而言,李昂在帝国国力并不殷实的现状下,至少没将战事扩大,而且在南诏撤退之后,他有感于西川的凋敝,特意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节度使前往西川主持其恢复性的建设工作。

这个节度使的名字叫李德裕。

德裕固边

西川因为杜元颖治理不力加上南诏的入侵,很长时间以来残破凋敝,川中百姓离心涣散。而节度使郭钊在新上任没多久便一病不起,无力顾及西川建设,因此他向皇帝李昂请求辞职,希望派一名得力的人来接替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大和四年(830年)十月,李昂任命义成节度使李德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由于穆宗李恒时期和牛僧孺的党争问题,李德裕最终因为和穆宗李恒对藩镇的态度不同而被外调,外调后一连八年没有得到升迁,无论担任什么官职都是平级调动,这八年中,让他最为出彩的还是对于西川的治理。

李德裕到达西川后首先修建了一座筹边楼,每日登高眺望,观察当地的山川形势,派人绘制西川的地形图,其中包括南方的南诏和西边的吐蕃,并每天召见长期在军队任职且熟悉军事和边防情况的人进行详细询问。即使是挑担赶车做小生意的人,甚至是蛮族人,李德裕也都不放过,仔细向他们询问山川形势、城市位置、道路远近的分布情况。不到一个月,他就对西川地区做到了了如指掌,熟悉得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李昂命令李德裕组织堵塞清溪关,以断绝南诏入侵西川的要道。李昂特别交代,如果没有土的话,就用石头堆积,为此,李德裕上疏李昂,认为西川通往南诏的小路有很多,仅仅依靠堵塞清溪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派重兵把守才能保万无一失。而且只要训练一支作战勇敢的军队,凭借南诏的实力是断然不敢入侵的,当然军队的人数不一定多,只要听从指挥就可以。

从军事角度而言,李德裕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南诏这次入侵正是因为杜元颖忽略了边防军的重要性,才使得南诏长驱直入。而且以前西川地区出现的部将袭杀节度使以自立的现象,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也是边防军。可以说,李德裕一入西川便把准了脉搏,最终李昂采纳了李德裕的主张,让他放手去做。

南诏撤兵之后,李昂让诸镇援军返回本镇。李德裕刚到西川上任之时,援救西川的诸镇军队大多已经返回本镇,只有河中、陈许两镇的三千人马仍留在成都。李昂下令让他们在次年三月一并撤回本镇,可是西川百姓却担心诸镇军队全部撤走后,南诏军队会再次乘虚进犯西川,因此全都惶恐不安。李德裕发现这个问题后,果断上奏朝廷请求留下河中五百人、陈许一千人继续镇守西川,这样一来,可以在自己重新整合边防军的过渡阶段,不至于让西川再次陷入防备空虚状态,对于这个建议李昂也是完全同意。

于是,在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上,李德裕开始实施他的重整边防军计划。

针对杜元颖在任期间边防军虽然人多但战斗力却不强的现状,李德裕首先采取精兵政策。以前西川军队中的老弱病残士兵,从来不进行更新淘汰,现在,李德裕按照五尺五寸的标准,淘汰了四千多名年老体弱的士卒。同时从淘汰的士兵家属中招募年轻力壮者一千人,以便安抚这些被淘汰的人。其次,李德裕选择旧僚与州兵中能胜任征战者来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又让河中、陈许那一千五百名士兵融入西川的士卒之中,让他们互相学习,进而提高兵员素质。

在整兵的过程中,李德裕同样没有忽视武器准备的工作。过去西川将士制造的兵器,只讲究装饰性但实用性不强,李德裕针对这种情况,特意请来安定(今甘肃泾川)的能工巧匠制造铠甲,同时聘请工匠制造弓箭,招募浙西的巧匠制作弓弩。经过一段时间的制造和配备,西川军队的武器装备逐渐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