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定三镇(第3/6页)

严砺的意图是想让官军避开鹿头关,从刘辟布防兵力较弱的东南方向向成都进军。就在李纯准备采纳严砺的建议时,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吉甫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

李吉甫认为,高崇文之所以始终无法突破鹿头关,是因为高崇文本身资历不够,虽然作战勇敢,但协调诸路人马的能力还是欠缺。如果继续征调援军,朝廷的负担会加重许多,不仅粮草供应不上,还可能会引发类似于当年泾原兵变式的动乱。况且吐蕃一直虎视眈眈,征调援兵会让边境守备空虚,吐蕃可能会趁势侵扰。

针对上述理由,李吉甫建议不要征调援军,同时他也对接下来如何对西川用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汉代讨伐公孙述,晋代讨伐李势,南朝讨伐谯纵、刘季连、萧统的五次伐蜀之役,其中有四次是沿长江北上的。宣(今安徽宣城)、洪(今江西南昌)、蕲(今湖北蕲春)、鄂(今湖北武汉)四州的水军号称天下精兵,现在应该组织四州的水军沿长江北上直捣西川。这样一来,高崇文就会因担心四州水师抢了功劳,必然会全力攻取鹿头关,成都就会立等可取。

从李吉甫的建议来看,这个始终待在京城的翰林学士是很有些战略头脑的。李纯虽然采纳了李吉甫的建议,但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四州水师还没有来得及行动,高崇文已经打到了成都,这一切源于高崇文一次未实施的惩罚。

当初皇帝李纯征调河东诸镇军队和神策军支持高崇文作战,河东军裨将李光颜也在征调范围之内。高崇文规定了李光颜到达鹿头关的准确日期,可是因为天降大雨,李光颜迟到一天。他知道高崇文治军以严厉著称,为了避免遭到军法处置,他决定戴罪立功,领兵从鹿头关以西深入敌营,迅速占领西大河口,截断了鹿头关守军的粮草供应通道。西川军闻讯,顿时乱了阵脚,当天绵江栅守将李文悦即率三千人马向高崇文投降。九月十二日,鹿头关守将仇良辅见大势已去,也率领守军两万人投降高崇文。

鹿头关一破,成都等于洞门大开,高崇文一路势如破竹,西川军投降者沿途数十里。同时德阳(今四川德阳)、汉州(今四川广汉)等西川军也纷纷投降,高崇文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便到达了成都。

九月二十一日,高崇文领兵攻进成都,刘辟闻讯大惊失色,急忙率领数十名亲兵向西北方向逃去,准备投奔吐蕃。高崇文得知消息后,派部将高霞寓、郦定进带领数百骑兵连夜追击,最终在羊灌田(今四川彭县)追上了刘辟。刘辟见无路可逃,遂投入岷江之中,被郦定进在水中擒获。

至此,历时九个月的西川叛乱终于被平定。

坦白地讲,平定西川李纯并没费太多的力气,动用的兵力也不算很多。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在于平定西川的善后事宜,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李纯今后如何对待其他藩镇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其他藩镇今后如何看待中央政府的问题。

善后事宜

对平定刘辟叛乱的善后事宜,李纯已经大致有了方针,那就是除了刘辟之外,尽量以宽恕为原则,维护大局稳定。

十月五日,李纯颁布《平刘辟诏》,在诏令中李纯再次指斥刘辟的叛乱行为是“人之乱常,法所不容”,并高度赞扬了官军不畏艰险、平定西川之乱的壮举,当然诏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当属提出平定西川之后有关的具体善后措施。

对于在平定西川之乱中有功的将士,特别是攻占成都擒获刘辟的将士,由高崇文和都监使俱文珍共同条疏分等第申报,朝廷将论功行赏,主动投降的西川将士也按照等第给予奖赏,阵亡将士从厚给予家属抚恤。

对于刘辟执政时期那些誓死不从却被刘辟杀害的人,除了给予其家属丰厚的抚恤之外,还追赠称号。西川诸地方官、将领、百姓中所有被胁迫屈从者,一律不予追究,同时命令西川观察使依据当地的情况,适当减免两税钱。

此外,李纯为了防止西川再生变故,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调整,将原本归属西川地区的资、简、陵、昌、泸六州,规划到东川节度使管辖。

李纯对西川的善后措施,虽然对钱粮租税进行了减免,但诏令同时也明确规定,西川的租税必须上交中央,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川等藩镇长期专擅赋税的局面。同时对于西川行政区域规划的调整,他也是想表明,大唐中央政府是全国疆域区划及官吏任免的最高决策者。

在颁布诸项善后措施的同时,李纯在十月五日还任命高崇文为剑南西川节度观察处置使、统辖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等使,封南平郡王;十月七日,任命严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依据李纯的旨意,高崇文除押送刘辟进京之外,仅处斩了刘辟的大将邢泚、沈衍等数人,其余一概既往不咎。刚刚进入成都时,那些从前依附刘辟的官员全都吓得跪在高崇文面前请罪,等到李纯的诏书一到,这些人才放心下来。当然在这些人中还是有一些人才的,高崇文根据这些人的才能,向李纯上奏推荐了一批官员。

高崇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韦皋、刘辟当政时,不允许西川士人入京为官。西川之乱平定后,李纯决心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要求高崇文推荐相关人才入京,这从中也表明李纯重视人才的一种态度。

对于西川叛乱的罪魁祸首刘辟,高崇文派人用监车押送入京,可是这位文人出身的叛乱首领,却在进京的路上表现出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睡眠饮食依旧。或许他在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惊恐,或许他自知难逃一死,已经变得彻底麻木不仁。

十月十五日,押送刘辟的监车到达京城长安,李纯在兴安楼上亲自受俘,大声呵斥刘辟。就在刘辟想要辩解的时候,李纯丝毫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下令将其处斩。

刘辟是李纯即位后,第一个挑战皇权的人。从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开始到九月结束,刘辟的挑衅行为仅仅维持了九个月便宣告失败,同时西川之乱也是刘纯即位后所经受的第一次考验。从结果来看,由于李纯态度坚决,指挥得当,算是经受住了考验。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李纯即位后一系列征服藩镇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自德宗李适建中初年(780—783年)的二十五年来所取得的对藩镇的最大胜利。平定西川的成功不仅极大鼓舞了李纯和有志平服藩镇割据的朝臣,同时也震慑了其他诸藩,为李纯进一步实现“以法度制裁藩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平定夏绥

元和元年(806年)三月,就在李纯集中精力平定西川刘辟叛乱的同时,关内道发生了杨惠琳在夏绥(今宁夏白城子)勒兵抗拒王命的事件。于是,李纯不得不在征讨刘辟的同时,进一步组织力量讨伐杨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