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武氏争功(第2/2页)

但如果失败,也同样会严重削弱契丹军的士气,这就如加了几倍的杠杆,胜则为王,败则为寇,更重要是如果李尽忠阵亡,孙万荣就会成为契丹新主,他会以为李尽忠报仇为借口,全力进攻唐军,从而掌握契丹军权。

而李尽忠并没有死,这就使孙万荣不敢轻举妄动,准备全力袭击唐军的契丹骑兵也不得不后撤,原本只是计策的和谈也就变成了真实的谈判。

九月初,武攸宜率领大军进驻营州,与此同时,孙万荣派妹夫乙冤羽赶赴柳城和武攸宜商量议和。

直到此时,武攸宜才刚刚得知他的后军大将李多祚和李臻联手击败了李尽忠的偷袭,并俘获了李尽忠。

这无疑给了武攸宜重重一记耳光,再次证明他北上辽东的失策,令武攸宜心烦意乱,大帐内,武攸宜负手来回踱步,苦苦思索怎么向圣上解释这件事,他两次失策,岂不是让圣上对他失望之极?

这时,站在一旁的主簿刘孝敏低声道:“其实大将军也不必太烦恼,既然契丹人向大将军求和,那就让契丹人给一个解释。”

这倒是个办法,武攸宜叹了口气道:“就怕圣上不相信啊!”

刘孝敏原是同州刑曹参军,是武攸宜心腹,武攸宜这次奉命率军出征,他带来的人不多,刘孝敏就是其中之一,掌管三军文书,颇有实权,他为人十分精明,很多事情都是他替武攸宜出谋划策,他明白武攸宜的难处,便笑道:“卑职觉得一千件事就有一千种说法,大将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说明大将军策略高明,有先见之明,谁敢说大将军冒进?”

“可李尽忠准备袭击我后军之事又怎么解释呢?”

刘孝敏微微笑道:“全歼李尽忠部又不光是李臻所为,关键还有将李多祚出战,他可是大将军的部下,凭什么他的功劳要记在李臻头上?”

武攸宜顿时明白过来,刘孝敏的意思是让他把李多祚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这样就解决了他出兵冒进的问题,沉思良久,武攸宜问道:“李多祚来了吗?”

“他昨天晚上到了,就在大营内,另外,李臻的军队也在二十里外扎营,大将军要见一见李臻吗?”

原来李臻也到了,武攸宜想了想对刘孝敏道:“你替我去找李多祚,把我的意思告诉他,让他重新写一份报告。”

“卑职怎么说呢?”

“就说我就早料到契丹人会偷袭后军,所以将计就计,要让李多祚的报告中体现出我的意思。”

“卑职明白了。”

刘孝敏行一礼匆匆去了,武攸宜随即令道:“传我的命令,我要去李臻的营地!”

【历史上,武攸宜确实比较软弱惧战,包括后来的武懿宗也是一样,武则天本想通过辽东战役将武氏掌握军权,但武氏子弟的表现令她失望,终于使她的考虑失败,后来唐中宗李显能够重登太子位,也是和这次辽东战役有关系,历史上的辽东战役发生在696年至697年两年之间,老高这里把它提前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