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报教父盛宣怀(第2/4页)

就在盛宣怀为李鸿章暗暗筹划,意图建立电报线路的时候,胡雪岩也向左宗棠提出了极其相似的提案。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以军功起家,是清末继曾国藩之后最著名的大臣。他们的意见,甚至可以影响到清朝中枢的具体决策,可谓是地方督抚大员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但在政见上,李鸿章主和,左宗棠主战,再加上慈禧似有意若无意地搞政治平衡,故而两个人并不相得。

当时胡雪岩探知盛宣怀的举动后,抓住左宗棠正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转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良好时机,向左提出应该抢先设立电报,压一压李鸿章的风头。胡雪岩还进一步备细说明电报的政治、经济意义,认为如果开设电报,一定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收新途。

一可以做点实事开创财源,二可以顺便打击一下老对手,这样的好事哪个不肯做?左宗棠立刻具折上奏,备言设办电报、自强兴国之利,希望朝廷能允许他在两江境内架设电报线路,开展电报业务。

左宗棠的奏折内容,很快被李鸿章在内廷中的奥援李莲英传递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得信后自然是冲冲大怒,大骂左宗棠和胡雪岩想必也不在话下。被人抢了头功的盛宣怀也是一肚皮无名火,但他不愧是李鸿章的小管仲,冷静下来一想,便转怒为喜,并为李鸿章讲出一番道理来。

盛宣怀以为,左宗棠这次上书,表面上是先拔头筹,夺了李鸿章的面子。但实际上,当时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场,对于电报这种新发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当时有不少王公大臣和各地督抚都认为电报将会“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特别是大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更是对这种洋鬼子的玩意深恶痛绝。国人爱讲“利不百,不变法”,尤其在当时那昏庸愚昧、一潭死水的官场气氛中,敢为天下先的先驱往往变成先烈。左宗棠跳出来这么一大声疾呼,守旧派肯定会大加攻讦,短时间内必不能成事。

盛宣怀于是为李鸿章谋划:不妨就让左宗棠去当这个先锋,趟这摊混水,我们只管做好基础建设的准备。等到左宗棠和守旧派斗得两败俱伤、师老兵疲之际,我们再拿出更可行的方案收拾局面,前人种树,后人摘果,岂不快哉!

李鸿章是何等样人,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一辈子,已经老成了精的人物,听了盛宣怀有理有据的分析,自然连声称妙。于是便命盛宣怀暗中主持准备工作,并写下亲笔书信,吩咐盛宣怀执此信悄然奔赴上海,请李的老友、时任太古轮船公司总经理的郑观应共襄此事,一同筹划办理电报建设。

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证明了盛宣怀的判断。左宗棠和反对派在朝堂之上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慈禧太后的心思当时正放在如何从日本手中夺回藩国琉球一事上,被这些人吵得烦了,索性各打五十大板,将电报一事搁置不议。左宗棠一场辛苦毫无所获,怏怏地奔赴两江上任。胡雪岩经此挫折,也只好偃旗息鼓,将精力转回他的老本行——钱庄和茶叶、蚕丝生意上去了。

而盛宣怀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先是邀请郑观应出山——这位曾写出惊世著作《盛世危言》的郑观应也是位大大的牛人,他的事迹容后再叙——北洋添一干才,盛宣怀得一强力臂助。接着购买电报器材,并在李鸿章的势力范围内,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短途电报线进行试运营,这也是在中国大陆境内,由中国人正式设立的第一条电报线路。

在盛宣怀和郑观应的妥善安排下,这条线路铺设和运行的过程相当顺利。建设完毕后,李鸿章还动用他的影响力,邀请了光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等宗室、大臣来现场观看。这些人哪里见过这么“尔发彼得,倏忽而至”的通讯方式,不禁纷纷赞叹不已。李鸿章于是乘势上书,要求开设电报局和电报学堂,并保举盛宣怀为电报局总办。在李鸿章的强力推动下,此折很快被奏准。李鸿章和盛宣怀先抑后扬,谋定而后动,干净漂亮地赢得了“电报开设”这一战役的胜利。

左、胡两人得知此消息后,憾恨不已。但即便位高如左宗棠、老练如胡雪岩这个时候也没有意识到,盛宣怀入主电报局以后,将会给他们造成多么沉痛的打击。

话说胡雪岩和盛宣怀的斗争,可算是由来已久了。盛宣怀早年在主持轮船招商局时,就因胡雪岩的暗施手段而遭到弹劾,丢掉了督办之职。1878年盛宣怀到湖北勘查铁矿,开办荆门矿务总局,又遭到胡雪岩暗中诋毁,中途被调回京城。在这次创办电报局的交锋中,胡雪岩虽然败了一阵,但也让左宗棠利用手中权力为盛宣怀设置了重重障碍。电报总局在天津成立后,盛宣怀任总办,任命郑观应为会办,着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等7处设分局,其他几处都很顺利,唯独架设长江电报支路的时候,却被左宗棠阻碍,没有获得批准。

积怨新仇加在一起,盛宣怀自然是对胡雪岩切齿痛恨,恨不得置其于死地了。再加上胡雪岩是左宗棠的财神爷,左的多项施政都靠着胡筹集粮饷、开辟财源才得以施行。李鸿章作为和左宗棠斗了一辈子的老对手,非常明白“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道理。主宾两人都觉咽不下这口气,跃跃欲试地想要找回这个场子。

在遏制了电报总局进军长江流域后,胡雪岩派人混进盛宣怀开办的电报学堂学习知识,基本弄清了架设电报的工作流程,还搞了几套密码出来。左宗棠随即上书朝廷,并获得独立建设长江电报支路的批准。

盛宣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约见了丹麦大北、英国大东两家公司的代表,并和他们私下达成密议,电报总局可以以3倍的价格买下这两家公司的电报线路和器材,条件是他们不准与胡雪岩进行任何交易。当时的中国国内根本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能力,只能靠从国外进口,胡雪岩无奈,只好不断提高收购价格。盛宣怀见此情况,又生一计。

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大北公司终于答应卖给胡雪岩一批电线和器材,但又拖了整整一个月才姗姗运到。心急火燎的胡雪岩立刻安排开始安装,但工程开始没多久,胡雪岩就发现这批器材的质量根本不过关,工程被迫立刻停工。

就在此时,李鸿章的折子已经递到了北京城,指责胡雪岩庸碌无能,徒糜国币,并强烈要求国内电报统一管理,长江支线应交由电报总局进行建设。在李鸿章的暗中策动下,许多大臣也纷纷上书,要求撤换胡雪岩。慈禧见群情汹汹,而且胡雪岩施政确有失当之处,于是应了李鸿章所请,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长江电线架设一事交给盛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