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局势得失(三)(第2/3页)

见谢安故意揭自己疮疤,李寿懊恼地瞪了一眼他,没好气说道,“行了行了,这种事有必要拆穿我么?——我只是觉得,父皇或许真的是一位有道明君……”

这不废话么?

暗自撇了撇嘴,谢安故意露出一脸的惊讶,夸张问道,“咦?这等事陛下如何发现的?”说到这里,忽见李寿无可奈何地望着他,谢安忍不住笑了出声。

“或许,我真的没有作为帝王的才能吧……”李寿一脸苦涩地叹了口气。

见李寿一脸气馁之色,谢安摇了摇头,正色说道,“那倒不见得,在我看来,你只是欠缺经验罢了,而李贤那小子呢?那小子自幼便跟着胤公学习,胤公是何许人物?那可是我大周三十年的丞相!——耳濡目染之下,倘若李贤那小子没有这般本事,这反而叫人难以信服!”

“是我大惊小怪了么?”

“可不是么?”耸了耸肩,谢安瞥了一眼心情不佳的李寿,忽然正色说道,“别妄自菲薄了,胤公可是私下里夸过你的,说你有着作为明君的器量!”

“器量?”李寿疑惑地望着谢安,怀疑般问道,“胤公当真说过?还是你小子用来安慰我的话?”

谢安没好气地翻了翻白眼,思忖一下,问道,“方才在太和殿上,李贤那般专权,你生气么?”

“有些……”李寿点了点头,如实说道,“不过,朕没有指责八皇兄的资格,所以,也有没有生气的资格了……”

“所以说,你拥有着作为明君的器量!——李贤那小子那般旁若无人,你亦能容他,这份器量……让我不觉联想到了先帝……”说着,谢安脑海中不禁回想起了前天子李暨,尽管他对李暨针对众皇子夺嫡的许多事持不同看法,觉得李暨那般做简直不像是一位父亲,但是这丝毫不妨碍谢安发自内心敬佩那位胸能容纳百川的君王。

甚至于有些时候,谢安隐约有种错觉,那就是前天子李暨对待朝臣时的态度,似乎反而要比对待自己的亲儿子更加和蔼可亲,至少李暨就不曾真正严厉地对待过谢安,可据谢安所知,除了早年便病故的大皇子[周怀王]李勇外,其余八位皇子殿下,在成长的过程中没少挨他们父皇的呵斥。

“不一样的……”似乎与谢安想到了一处,李寿摇着头说道,“父皇是心胸开阔,而我嘛,只是假装着心胸开阔罢了……并非我有器量,只是我知道不如八皇兄,因此,也没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罢了……”

“身为帝王,尚能时刻自省,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历史上有许多昏君都是一副[天大地大、唯我独尊]的模样,听不得臣子的谏言……”

“你啊,就别说什么安慰的话了,我不是说了么,我并非是真正的心胸开阔,只是……”

“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说过的么?勇敢与假装勇敢,有什么区别?”

“……”李寿愣了愣。

“我说过的话,遇到一件事,不管那人是真的勇敢还是假装勇敢,只要他迎头而上,并未遇事退缩,那两者就没有任何区别!——如今,你能容得下李贤,不恼他所作所为,在我看来,这就是心胸开阔……只不过,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多,你没意识到,李贤那小子也没意识到……”

李寿闻言又好气又好笑,摇头说道,“连八皇兄都没意识到,你怎么就意识到了?”

“谢大爷天纵奇才呗!”谢安一脸自得地说道。

“你这家伙……”李寿哭笑不得,被谢安这一打岔,他心情倒是好了许多,不过一想到这两日早朝上的事,他又不觉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苦涩说道,“不过说真的,似这样,我这大周皇帝,当得还真是窝囊……”

瞥了一眼李寿,谢安压低声音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似乎是注意到了谢安话中那令人捉摸不透的语气,李寿仿佛是想到了什么,没好气说道,“想什么呢?我怎么可能会使手段派人暗中除掉八皇兄?”

其实谢安也清楚以李寿的性格,绝不会做出这种事,但他还是故意打趣般说道,“其实办得到哦,我手底下擅长这方面事的人多的是,费国、苟贡、漠飞,狄布,再不济还有金姐姐,金姐姐能杀李贤那小子一次,自然也能杀他第二次,不费吹灰之力!——再不济,写封信请大舅哥亲自出马!”

尽管清楚谢安这是开玩笑,可李寿亦不觉翻了翻白眼,没好气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开这种玩笑……行了行了,朕知道你小子够义气,不过这件事……”说到这里,他脸上的面色一正,正色说道,“谢安,这件事,我希望你莫要插手!——八皇兄与我其余几位兄弟不同,我打算自己想办法,让他认可朕!”

听闻此言,谢安脸上露出几分由衷的笑容,轻声说道,“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若无法站在一定高度,李贤殿下是绝对不会认可陛下的!”

“此事我也清楚,不过……朕相信,只要朕奋发图强,有朝一日定可叫八皇兄认可!——你小子给朕安分点,千万别从中坏事!”

“是,陛下!”夸张地拱了拱手,谢安望着李寿自信的表情,微微一笑。

这个笨蛋!

能做到这种地步,还说自己没什么胸襟?

深深望着李寿,谢安暗自感慨一声。

在他看来,或许李寿论资质并不足以成为大周皇帝,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拥有着无人能及的器量与胸襟。

也难怪,毕竟李寿自小起便遭遇了诸多不尽如意的事,由于出身问题受尽了白眼,但正因为如此,使得李寿的心境非常稳固,不会轻易因为旁人的一句话或怒或喜,并且,长久以来处于逆境,使得李寿有着无人能及的胸襟与豁达,而这正是作为一位王者所必须的素质。

要知道,前太子[周哀王]李炜,此前正是因为胸襟狭隘,其父、前天子李暨这才没有将皇位传给他,要是李炜那时也具备着如同李寿这般豁达的胸襟,那皇位的争夺,也就没其余几位皇子的事了。

在此后几日里,李寿朝廷照常运作着,丝毫没有新、旧帝王交接权利时会偶尔发生的局势动荡迹象,但是呢,也只有像谢安这样有资格早朝的殿臣才清楚,在早朝中发号施令的,并非是当今天子李寿,而是取代了丞相之职的皇八子、[八贤王]李贤。

不得不承认,李贤不愧是大周李氏中罕见的奇才,单一人之力,便将偌大朝廷诸多国事整顿地井井有条,除了因为不信任李寿与谢安这些人,在早朝上颇为专权外,倒也挑不出其他毛病来,确实是叫人叹为观止的奇才。

但是,叫梁丘公、胤公等眼下已渐渐退出朝廷权利中心的老人们最感到意外的,反而是李寿这位大周天子,就连他们也没想到,面对着颇为专权而有咄咄逼人之势的李贤,李寿竟然不怒不恼,早朝时亦是静静倾听,时而插几句叫人颇有启发的建议,而李贤似乎逐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以至于当李寿提出的意见偶尔不正确时,他亦做出耐心的解释,直到李寿明白其中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