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改革

赵玉想想后问:“意思就是看不见尽头了?”

胡掌柜摇头,沉思了一会后道:“岳飞当上杭州舰队主将后,并没有因为无战而懈怠练兵。如果朝廷大臣们都能居安思危的话,倒也可以。”

赵玉点头:“胡掌柜说的有道理。欧阳,你怎么看?”

欧阳也不知道怎么说,战争本是两面刃。只好无奈道:“玉娘说是什么,自然就是什么。”

赵玉很满意点下头。胡杏儿一边问:“欧阳,你和玉娘是什么关系。”

“朋友!”欧阳回答。

“那我就说几句,如果不打仗,欧阳你的火药不好卖,河西走廊的军马要跌价,粮食要跌价,棉衣麻布都要跌。这些东西一跌,卖不出去或者卖得少了,场子就要解雇工人,工人自然就意见,部分转回去当农民,收入少不说,又分薄了地。”胡杏儿道:“阳平收的税金少了,欧阳你也会少拿钱出来修桥铺路,路桥不好,让外卖场子更不好过,又解雇人……”

欧阳摇头:“这是社会问题,争论是没有结果的。”

“算了,大家别说这问题。”赵玉笑道:“今天晚上就在这里吃晚饭,我做东。”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胡万三应承了下来。

……

欧阳有点不明白,赵玉为什么非急着结束战争。他理解赵玉欲图强盛,扫荡四海的野心。因为不仅是赵玉,很多皇帝都有这么的梦想。不过能做到的人不多。隋文帝做到了,唐太宗做到了一半。但很可惜,他们都没完全覆灭对手。按欧阳所想,完全可以慢慢来,按照大宋目前的国力没有人能抵挡前进的步伐,因为大宋已经把生产力和战争能力联系在了一起。

晚饭是很融洽的,胡杏儿不怕死的和赵玉扯淡,看得出来她对赵玉很有好感,最少比欧阳有好感的多。赵玉对商业总会内部运作很有兴趣,顺便帮在座各人问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欧阳,你为什么不当主席了?”

“说句实在话。”欧阳停下筷子道:“我觉着我终究有一天胜任不了。即使我真有办法能干到死,那死后呢?就比如让苏千接手,苏千也许能干十年,二十年,但只要他糊涂一年,就可以把商业协会前途断送。与其这样,不如让大家换选。最少这样有个好处。比如说王掌柜,就代表温和守成,当大家觉当前商业需要温和守成,就能推选王掌柜当主席。也就是说将来不再是主席影响他人,而是他人的需求产生了需要的主席。”

“比如唐玄宗?”赵玉问了一句后道:“前半生开元盛世,后半生任用小人,兵荒马乱。不仅他一朝国力大损,连带接下来唐朝国力受到巨大破坏,一直都恢复不过来。”

“……”欧阳和王掌柜互相看了一眼。

“汉武帝亦是一样。”赵玉道:“后期小人环身,其性格专断暴戾,杀太子、杀忠臣,沉迷美色,又担心女人乱政,又杀新太子之母。隋炀帝亦有壮举……”赵玉历数了十几个出名的皇帝,除了隋文帝之外,要么是碌碌无为,要么是先贤明后昏庸。即使是李世民,赵玉也认为其对李武之争,造成唐衰弱也有一定的责任。

王掌柜见赵玉说的告一段落,急忙站起来道:“多喝了两杯,累了。”娘啊!今天听的都是什么。

欧阳配合站起来:“我送你们。”

……

欧阳回来坐在赵玉面前问:“陛下,怎么了?”

赵玉让其他人离开后,拿了酒杯走到池塘边道:“一个人在深宫,很有时间胡思乱想。朕很担心朕迟早要成为一名昏君。身处宫中,很难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也是朕为什么时常让你上京的缘故。比如蔡京一事,朕就是昏庸之极。原本还以为有魏徵这样的臣子责怪朕,但他们都不敢,谁敢怪朕?他们只会在背地里偷笑。这面子朕丢得起,但是将来有人不仅是贪墨,而是造反呢?唯独是你,能把王黼送来给朕开刀,让朕拿回了面子。”

欧阳安慰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话不是这么说,你当知县,错了了不起就是罢官。但朕要错了,就可能断送赵家天下,贻害百姓。”赵玉道:“朕现在就有一事不决。诸王爷在家宴中纷纷要求朕早立储君。个个义正词严说什么,让太子随朕办事,亲民亲政,多多学习。可私下却和朕大说别的王爷那些准储君们的丑事,大夸自己的孩子。”

“哦!陛下是为这事烦恼。”欧阳点头明白,赵玉看过所有储君人选,都不满意,而要逼迫她从里面挑一个,她这样好面子的人就自然就要联想,大好基业将来被这些笨蛋败掉怎么办?不是自己孩子不疼,这是没有办法的人之常情。自己孩子怎么看都是顺眼。

“怎么,你这个外官要议朕的家事?”赵玉笑看欧阳道:“连李纲都让朕自己裁决,不敢多说一句。”

“随便说说,反正左右没人。”

“恩,那就随便说说。”赵玉道:“也就你敢说。”

“其实陛下身体好着呢,未必有储君能活得过陛下。但是储君必然要学治国,还要到边疆监军,还要……总之,储君是一个非常大的官了。而万一陛下身体不适,或者比如现在来阳平,那储君就要监国,就要操劳政事国事。即使陛下将来发现了储君错误,也无法纠正,因为如果陛下纠正,等同废除储君。有储君之位,就有内争,大臣就会立派,所以微臣认为暂不可立储。”

“但王爷们都逼得紧,左右都是朕的长辈,总要有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欧阳笑道:“让朝臣们投票。立哪个储君是陛下家事。但是立不立储君却是国事。”

“有道理!”赵玉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欧阳道:“其实陛下真怕自己将来昏庸,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真说?”

赵玉叹口气:“连你都怕朕。”

“说!微臣说。”欧阳道:“其实陛下可以将朝决变成惯例。比如陛下要攻打辽国,但是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就宣布开朝议。由支持攻打的官员发言,再由反对攻打的官员发言,陈述利弊。如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陛下还不能下定论的话,就投票。不听李纲、不听欧阳、不听任何一家之言。毕竟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错,而且他们也有私利。”

赵玉点头:“比如立储一事,就可以让支持的大臣或者王爷们先说。而后反对立储的再说。最后表决。朕就可以交代,这是民意。”

“是的!陛下,不过之前要立一些规矩。”欧阳道:“不是每事都裁决,比如某决策有十名大臣反对,那就开朝议,否则无须开。不过,陛下也要遵守规矩,有十名大臣反对,陛下不能独裁专断,也必须开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