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牛官司(第2/2页)

说会闲话,徐平问贾昌龄:“怎么会有这么多案子?我也在地方多年,很少见这种情况啊。难道,京西的百姓也喜讼?”

贾昌龄摇头:“不是,京西百姓算是顺民了。说起善讼,都漕什么时候到江南两路去为官,那才知道什么叫案子多。京西路位于天下之中,百姓大多温和。这一次出来之所以碰到的案子多,还是因为闰年。”

“哦,此话怎讲?”

“不是编闰年录吗,各地重分户等,就为了这件事情,各地诉讼到现在还没平息。”

徐平点点头,户等直接关系到平民百姓的税赋差役负担,每到闰年,民间各种花招百出。为了降一户等,违法犯科的有之,闹出人间惨剧的有之,确实比往年乱。

贾昌龄道:“我从邓州来,都漕知道,那一带的牛多,农户没牛,便就种不成田。牛价不便宜,便就有大户人家,与人虚立文契,把牛假卖给贫苦人家,以立文契。结果等到闰年录编过,户等定了下来,便就有人家把虚契作为实契,不还牛了,这种官司太多!”

牛也是要折价算入资产,计入户等之内的,所以在京西路,很少有人家专门养牛,都是从荆湖路大批量买来。这里的人只养能够役用的成年牛,小牛是很少养的。荆湖两路因为还没有开发,有大片的草地,那里的人家都是把牛放出去,等到要卖的时候再到野间去抓,没有户等的问题。再加上有大量蛮族,他们也不按律法入户等。

邓州离荆湖路不远,那里贩来的牛也多,甚至有专门养牛租给别人的。每到闰年,关系到的牛的官司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