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山河碎 第十八章 清君侧之忧(第2/2页)

“嗯,这些事急不得,急着也是给张协他们些压力……”林缚说道。

东虏破边入寇,河间府大量丁口给杀害,给掳夺或死于逃难异乡,整个河间府差不多损失了三十多万的丁口,灭族灭家者不计其数,也留下大量的无主之地。

这些无主之地按律要收为公田,但其与有主之地交错纵横,在整个河间府基本官僚体系给摧毁一空之后,战时临时设立的官府是没有能力将这些无主之地收为公田,绝大多数的无主之地自然都给那些残存下来的地方大户占去。

林缚一向都是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人的心态,从燕南战事结束之后就大力支持周、孙等亲林系的地方宗族去抢占无主之地。当时整个燕南的驻军就只有江东左军与晋中军残部,周、孙等族也因为坚持留守抵抗,而在地方声望急涨,在战后就形成河间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风潮。仅周氏一族在涡水河两岸就占有十二万亩良田,其中分了四万亩地给林缚安置捉俘民夫——在前年之前,周、孙在河间府都算不上大族,燕南战事之后,周、孙都成了地广连陌,田覆县府的大豪族。

只是周、孙等族崛起太速,根基太浅,孙丰毅、周广南等人心里都非常的清楚,一旦失去林缚的支持,或者说林缚一旦失势,周、孙等族就成为张协这些虎狼的盘中大餐。

林缚未来津海时,孙丰毅、周广南等人惶惶不安;林缚一来津海,便是立时举旗造反,他们也是铁心跟着走——他们的选择很少,难道将一半田产割给张协、黄锦年,他们会放过另一半田产不夺?

林缚来津海,除了提高脚费试探朝廷,说服周、孙等族处置田业迁往崇州则是另一个主要目的。

崇州一切都好,但是立基太晚、太急,根基实在谈不上深厚,缺银子缺得厉害。林缚此时勉强维持当前军备都很艰难,没有余力去发展其他。一旦周、孙等族陆续处置在河间府的田业迁往崇州,也势必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往崇州。

当世人看不到资本的力量,林缚却不会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