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下二)(第2/2页)

“……不足一万石的粮草,东征需要多少将士?按最保守的说,十万将士总归需要吧?这场仗打多久?按最乐观的估计,半年总归需要吧?还不提抽调运粮的民夫,只说这十万将士征战半年,战事进行得顺利,王师节节推进,需要多少粮食?各位可能没算过,李某多事,闲暇时算了一下,需要至少九万石!”

脸上露出苦笑,李义府叹了口气:“一万石的库存,九万石的需要,中间的差距,诸公当知多么巨大,若后勤粮草不足,哪里来的军心士气?此战之胜负,谁能预料?”

李素的脸色也渐渐凝重了,刚才一直以考究的心思讨论东征高句丽之事,没想到李义府将实实在在的数据摆出来后,情势竟然如此严峻,甚至是可怕。

“李公看得高远,令人佩服,我想请教一下,大军出征之前,尚书省和户部必须要将粮草调拨之事估算充足,若然不足,绝不会轻易动兵,这些数据难道房相和长孙大人不知道?”

李义府苦笑道:“两位相爷皆是谋国重臣,自然知道的,他们的想法李某大致能猜到一些,说穿了还是老办法,粮草不够时继续向民间征调,或是借粮,甚至用瓷器丝绸等货物向南方蛮夷小国换取粮食等等,这些法子当然不能说不行,只不过,当初灭薛延陀时能用的法子,这次东征高句丽却不一定能用。”

亭内另外三人一凛,纷纷将目光投注在李义府身上。

“为何?”

李义府叹道:“因为民间元气未复,当初征薛延陀时官府能向民间征调或借到粮食,那是民间地主和庄户们多年屯备的,粮食全被官府借调过去,说是‘十室九空’也不过分,世间任何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短三年时间,能指望民间又能屯下多少粮食?当然远不如三年前了,王师东征本是振奋人心之事,无论权贵还是草民,闻之必然欢欣鼓舞,因为这是雪耻之战,可是……民心所向是没错,官府再向百姓借粮却不一定能借到,不是不支持官府,而是实在没有余力,官府逼得急了,反而会激起民怨,好好的一件事,最后全变了味道,李某实在担心这次朝廷和陛下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