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第4/7页)

慕容廆和慕容吐谷浑,兄弟间原本关系很好,但是,因为有人挑拨,二者的关系变得渐渐不和谐起来,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兄弟二人撕破了脸皮。这件小事是,兄弟二人的部落发生了马群撕咬踢斗事件。

事后,慕容廆居然派人去质问慕容吐谷浑:“父亲为我们划好了畜牧的疆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为什么不走的远远的,而致使马群相斗?”

慕容吐谷浑很委屈,也很愤怒:“马是六畜之一,撕咬踢斗本是稀松平常之事,何至于竟然迁怒于人?如果你要我走的远远的,那也很好,只怕我们以后再会无期,我会走到万里之外。”

说完,慕容吐谷浑便带着他的部众,头也不回的西迁了。

此时,慕容廆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到非常后悔,派人去追慕容吐谷浑,并向他道歉,请他回来。

然而,慕容吐谷浑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告诉使者:“我父亲在世时,曾提过卜卦上的话,父亲说:‘我的两个儿子,都会兴起,而且强大,福分流传后世。’现在我为庶子,按理不能成为国王,现在因为马群相斗事件,致使我们分别,岂非天意?”

于是,慕容吐谷浑拒绝了使者的建议,拒不东返,一路西迁而去。

鲜卑慕容氏,根据地原在今中国东北的辽宁一带,但是,在慕容吐谷浑西迁若干年后,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两个慕容家族所统治的王国。

其中一个王国,便是五胡十六国中的前燕,极盛时期的统治疆域,包括如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

前燕的建立者叫做慕容皝,公元337年底,他自立为燕王,此为前燕的雏形。公元353年底,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儁灭亡了冉魏,自立为帝,建号“元玺”,前燕政权遂正式成型。

这位慕容皝,乃是慕容廆的儿子,而他的事业,则继承了父亲慕容廆。

这个叫做“燕”的慕容氏政权,在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一共出现了三次,除了前燕之外,还有后燕(建立者慕容垂,是慕容皝的儿子)和南燕(建立者慕容德,慕容皝幼子)。

(顺便说一下,金庸名著《天龙八部》中一心复国的慕容复,便设定为这个慕容家族的后裔,只是年代隔得稍微远了点……)

至此,慕容涉归的预言实现了一半,他的其中一个儿子慕容廆确实强大了起来,而且福分流传后世(从前燕到南燕,一共有73年的时间)。

(再顺便说一下,侯景这辈子的天敌慕容绍宗,也便是慕容廆的后裔,慕容家族即便是亡国之后,也依然保有强大的势力。)

当然,预言还有后一半,另一个儿子强盛起来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慕容吐谷浑带着他的部众一路西迁,先迁到了阴山脚下,后来,因为中原内乱,他又继续西迁,穿过陇山,在洮水之西落脚,其后,活动范围一直延伸到白兰(青海省中部)。

慕容吐谷浑的这支部众便在这里扎下了根,然后子子孙孙绵延不息,当他的孙子慕容叶延(此公是个大孝子)即位后,为了纪念祖父西迁的功勋,便将他所统治的国家,定名为“吐谷浑”。

吐谷浑当然远不如逐鹿中原的诸燕那么强大,但是,论起福分流传后世,则吐谷浑要强得多——这个王国一直绵延到了隋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预言这东西,准的时候,也真是准得离谱呢。

好吧,我们再来看看吐谷浑跟中原政权的关系吧。

我们直接快进,进入到南北朝时期吧。公元432年,吐谷浑第十任可汗慕容慕璝擒获了胡夏王国(五胡十六国中的倒数第二个王国,建立者郝连勃勃,匈奴人)的末任帝郝连定,并将其送给北魏帝国。

当然了,慕容慕璝也不能白干活,顺便,他还递了份奏疏给北魏,表示:“我生擒活捉僭伪叛徒(郝连定),把捷报呈献陛下。陛下所赏赐的爵位和官阶虽然崇高,可是疆土没有增加;车辆旗帜,虽然准许有荣耀装饰,可在财物上没有任何奖励;俯请陛下体察下情。”

慕容慕璝这意思,北魏你不能尽整虚的,我立那么大功,不得给我点实际的?要不然,我吃饱了撑的给你干活?

北魏帝拓跋焘倒也不含糊,立即把这封奏疏交给大臣们讨论。讨论结果嘛,出奇的一致——这小子吃了碗里看着锅里,他立什么功了?攻城了还是略地了?没有嘛!就抓了个必死之贼郝连定嘛!就这点功劳,就吹嘘起来了,就要赏赐了?现在塞外民众都归他了,还不知足!坚决不惯着!

拓跋焘于是回信过去,概括起来三个字——不惯着!

慕容慕璝很生气,他这卖命效劳的,屁都没捞着,心里不平衡,于是,他就得给北魏点颜色看看了。慕容慕璝的办法是,去跟刘宋政权搞好关系,又是进贡又是送还俘虏的(当年被胡夏俘虏的一百五十人),至于北魏嘛,呵呵,你不仁,我也不义,进贡?一边去!

自此之后,吐谷浑跟北魏的关系就很紧张。

后来,慕容慕璝死了,其弟慕容慕利延即位。这位慕容慕利延,延续了慕容慕璝的对外政策,联南抗北,但是,悲催的是,此一时彼一时,北魏帝国今非昔比,当时已经灭亡了北凉,基本统一了北方,力量强盛,不可一世,慕容慕利延当时就慌了,连忙西遁,意欲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来还是拓跋焘念及慕容慕璝擒获郝连定的旧情,派使者前去抚慰,这位慕容慕利延才定下心来,返回了故土。

但是,慕容慕利延怕归怕,骨头还挺硬,他的侄儿慕容纬才(第九任可汗慕容阿柴的长子)要投降北魏,被他知道了,他当即将其斩首。

然而,北魏的强盛已然不可遏止,对于改善跟北魏的关系,慕容纬才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公元444年六月,慕容纬才的弟弟慕容叱力延等八人投奔了北魏帝国,北魏政府当即封他为归义王。

然后,慕容叱力延就跟北魏哭诉了,说自己老哥是怎样一心向善,而吐谷浑国王又是怎样拒不悔改,最后,他请求,出兵干他一票?

北魏对慕容慕利延本就不爽,听慕容叱力延这么说,自是没有话讲,说干,那就干他!也好让这货知道一下北魏的厉害。

于是,在该年八月,北魏对吐谷浑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击。战斗的结果是,当北魏军队抄近路杀至大母桥时,慕容慕利延就只剩下吃惊的份儿了,吃完惊后,便一路西遁,逃到了白兰(通天河流域),他的侄子慕容拾寅逃到了河西(青海省兴海县西);还有没逃了的,两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