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2/15页)

高欢重用侯景,这是对的,但也是错的。之所以是对的,是因为侯景很强,他不负所托,干得有声有色,有他经营黄河以南,高欢大可高枕无忧;而之所以是错的,也是因为侯景很强,强到了只有高欢一个人能控制他,高欢的高枕无忧,可能演变成接班人高澄的寝食难安。

很快,高欢病重了,然后,高澄焦虑了。有次高欢找来了高澄,问他是不是担心侯景?高澄说是。于是高欢历数朝内重将,最后指出,能够对付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所以,他生前刻意压制慕容绍宗,留给高澄自己来提拔。

高欢帮高澄找到了对付侯景的人选,但是,很可惜,他没有帮高澄找到阻止侯景叛变的方法。在高欢生病期间,为了永绝后患,高澄曾送了封给侯景,要他进京朝见,当然,此举失败了,因为侯景太聪明了,他很快就察觉了高澄的意图,当他听说高欢重病时,便开始秘密筹划,意欲叛乱了。

公元547年正月初八,高欢病逝,高澄秘不发丧,朝内仅有陈元康知道死讯。然而,即便如此,侯景还是有所警觉,在高欢去世后五天,正月十三,侯景在河南宣布叛变,投降西魏;当然,狡兔三窟,侯景也没有在西魏一根绳上吊死,二月十三日,当时已经接受了西魏任命(元宝炬任命他为太傅,兼河南道行台)的侯景派人送了封信给萧衍,也提出要投降南梁。

萧衍于是召集大臣讨论,大臣们的意见相当一致——不可。然而,萧衍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是向北部扩张、一统天下的绝好机会。

为什么萧衍有如此另类的看法呢?原来,前段时间萧衍做了个梦,梦见中原的各级地方首脑,都献出了土地投降,南梁中央一片欢腾……

二月十五日,萧衍发布命令,封侯景为河南王,任其为大将军、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三月七日,萧衍令羊鸦仁、桓和、湛海珍等率军七万,向东魏悬瓠(东魏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县)进发,运送粮草,接济侯景。

很可惜,萧衍的行动还是不够迅速,至少不如东魏的反击来的迅速。还没等羊鸦仁大军赶到,东魏便由武卫将军元柱率大军数万拍马赶到,奇袭侯景,侯景虽大破东魏军,但无奈援军未到,不敢妄动,只能退守颍川。

于是,东魏军在颍川将侯景团团包围,侯景派人向西魏求援,并以东荆州、东兖州、荆州、颍川四个城市作为交换。宇文泰于是派李弼和赵贵率一万人协防颍川,并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

当然,为了消除萧衍的疑心,侯景还是写了封信给萧衍,表示自己向西魏求援,完全是迫不得已,是壮士断腕,四城虽割让给西魏,但其余地方一定全都献给陛下……萧衍回信,没问题的,我信你,不用解释。

萧衍可以完全相信侯景,但是,西魏不可以。

西魏大军赶到后,东魏解了围,然后侯景邀请李弼和赵贵来喝酒,准备借着他们赴宴的机会,一举将他们拿下。赵贵当然知道侯景搞什么鬼,准备将计就计,同样邀请侯景赴宴,然后……被李弼阻止了。

李弼之所以阻止赵贵,心思自是大大的坏,他认为,就算干掉了侯景,西魏也很难接收黄河以南的土地,反而便宜了东魏,岂不是很不上算?

当然,李弼一定想不到,留下侯景,祸坏的并不是东魏,反倒是南梁……

其后,侯景再次向西魏求援。宇文泰先是派韦法保和贺兰愿德东进增援,然后,在听了手下王悦的劝说后,又下令让侯景进京。

侯景当然不会进京,所以,他决心跟西魏一拍两散,全面投入南梁的怀抱。在一拍两散之前,侯景曾想干掉韦法保,吞并其部,当然,韦法保非常谨慎,对侯景做了严密的防备,侯景无法下手;无奈之下,侯景只能两手空空的跟西魏分手了,他写了封信给宇文泰,表示,我连跟高澄并肩而立都感到羞耻,又怎么会愿意跟老弟你并肩而坐呢?

宇文泰也不含糊,当即撤出了所有援军,只有一个叫任约的西魏将领带了一千人,投降了侯景,算是侯景跟西魏打交道的唯一收获。

西魏跟侯景划清了界限,那边的南梁,却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跟侯景卿卿我我了。七月二十五,羊鸦仁大军进抵悬瓠。而到了八月一日,萧衍居然做出了派遣大军,大举讨伐东魏的决定……

萧衍派出的将领,初步决定是萧会理和萧渊明。最初,萧衍准备派萧范去,结果宠臣朱异反对,后来决定派萧会理去,之所以再搭个萧渊明,是因为此公主动请缨多次,不让他去一趟,似乎对不起人家那份热忱。

当然了,萧会理这哥们是个十足的胆小鬼,据说平时做的轻便小轿,都要在外面钉木板蒙牛皮,生怕被人射死……幸运的是,后来萧衍又改了人事命令,将萧会理罢免了,只派了萧渊明——原因?当然不是萧会理无能,而是因为这家伙仗着是皇孙,目中无人,萧渊明在朱异那里打小报告,萧衍于是将其调回……

那么,这位萧渊明又是何等角色呢?一会咱就明白了。

该年九月九日,萧渊明抵达了寒山(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九公里)。然后,萧渊明下令在泗水筑坝,遏制水流(这是萧衍给出的主意,目的是让泗水倒灌进彭城,然后不攻而破)。羊侃同志负责筑坝,效率很高,二十天完成。

然后羊侃找到了萧渊明,老大,水势很高了,咱准备攻城?萧渊明迟疑了一下,等等吧。手下将领们弄不懂了,那老大,咱下一步怎么办?萧渊明高深莫测的回了一句——随机应变。

手下人无语了——老大这么说,到底是牛逼呢,还是装逼呢?

这一应变,应变了一个多月,萧渊明在寒山一动不动;反倒是东魏方面做出了应对——十月底,慕容绍宗带着十万人马杀到了彭城附近。

然后,羊侃又找到了萧渊明,老大,东魏军远来疲敝,咱干他一票?萧渊明的反应是——没反应;好吧,压根没理羊侃。

这下羊侃明白了,老大这不是牛逼,而是装逼,跟着他,非陪葬不可,他可没这嗜好——于是,羊侃率军离开大营,进驻灞上。

十一月十三日,慕容绍宗终于杀到了彭城脚下,然后,他带领一万人立即发动攻击。首先倒霉的人叫做郭凤,他的军营被猛烈攻击,东魏军万箭齐发,他的军营瞬时被射成了刺猬;此时,将领们坐不住了,纷纷前去求见萧渊明,老大,得“应变”了呀!此时,萧渊明同志躺在床上,勉强睁开了双眼,拼命揉了揉太阳穴——这样啊……你们几个去增援郭凤吧,老大我先躺会,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