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连横与合纵(下)(第4/8页)

这个前期工作做得太隆重了,隆重得连楚国也全面知道了。楚国知道后也怕了起来——光一个秦国都对付不了,再加一个韩国,那就没法活了,忙把陈轸叫来。

你也许不知道这个陈轸。其实这哥们儿也是当时的名人,是纵横家的优秀代表。以前曾经跟张仪一起来到秦国,面见秦惠王,想在秦国这里谋个大差事。由此可见,当时秦国是很牛的,这么多牛人都看好它。

当时秦惠王觉得两人都是大人才,因此对他们都很好,让他们天天跟着自己聊天,过着幸福的生活。

地球人都知道,很多人才是不能相容的,尤其是玩政治的,基本都是先把自己内部的竞争对手搞下来,然后才想法办法去搞外部的敌人。

两人争着在秦惠王的面前表演,展开激烈的竞争。

最后,张仪对秦惠王说:“陈轸这哥们儿是个坏分子。他身为秦国的公务员,却全为自己着想。近来,他拿着国家大量的金钱去搞好与楚国的关系。可结果怎么样呢?现在楚国对秦国的友好度一点儿没有升级,但对他却越来越好。我听说,现在陈轸已经打算跳槽到楚国去了。这个事大王没有听说吧?”

第二天,陈轸见到秦惠王时,秦惠王问:“你是不是想去楚国?”

陈轸说:“是的。”

秦惠王说:“张仪说的果然没有错。”

陈轸说:“这个事不光张仪知道,连地球人都知道了。以前伍子胥忠于他的老大,天下所有的老板都希望他成为自己的马仔;以前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来当自己的儿子。如果我对自己的老大不忠诚,天天想着如何跳槽,楚国又凭什么希望我去对他忠诚呢?我忠于老板,却被老板炒鱿鱼,我再不到楚国去,那我能到哪里去呢?”

秦惠文王一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又对他很好。

陈轸一看,觉得在这里还是很有前途的。哪知,过了一年,秦惠文王下了个文,任张仪为相。他这才知道,在这里自己是玩不过张仪的。而且他知道,他们这些纵横家都是很黑的,而张仪又是其中的杰出人物——此前就曾在领导面前黑过他,幸亏秦惠文王还算厚道,在他的辩解之下,没有把张仪的话当话。现在张仪当了相国,权力大得要命,哪天再黑起他来,那是容易得跟放屁一样。于是,决定离开秦国,真的跳槽到楚国去了。

这时,楚王碰到难题,立马把他叫来,说:“你不是很牛么?现在你看看这事怎么办?”

陈轸说,其实秦国想打楚国已经想了很久。现在又得到韩国的帮助,就会更加嚣张了。所以,秦国一定会出兵打我们。

楚王一听,说:“连你都说秦国一定会打我们,看来真的要打了。可你仍然没有办法啊。

陈轸说,我有办法。现在咱们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公开宣布正在调兵遣将,然后派个使者带着大量的钱财到韩国去,说现在楚国已经决定派出抗秦救韩志愿军,务必让他们相信楚国是真的要当他们的盟友,是真的要支援他们。这样,他们即使不相信我们去支援他们,但他们会看在钱财的面子上,不会跟我们为敌,更不会派兵跟秦国一起攻打咱们了。如此一来,秦国不生韩国的气才怪。接下来,我们就坐等围观秦韩联盟的崩溃了。”

楚王一听,大叫,很好!

然后依计行事,先在全国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动员大会,天天在媒体的头版头条,把楚韩两国的传统友谊吹到天上,说现在韩国被秦国攻打,咱们拼死也要支援韩国的正义战争,与韩国兄弟一起抵御秦国的侵略。

这些文章做足之后,便派了个使者带着大量的现金跑到韩国,当面忽悠韩宣王。

韩宣王看到楚国这么卖力,智商立马直线下跌,满脸笑容地收了楚国的礼物,不再派公仲去秦国了。

公仲本来已经做好了出发的所有准备工作,哪知,楚国使者一来,韩宣王就取消了这个行动。他急忙去找韩宣王,摆事实讲道理,说这是楚国的阴谋啊,万万不能信。你要是听了,你就会后悔死。

可韩王却说:“我不收楚国的钱不信楚国的话,我才会后悔到死呢。”

公仲只得一声长叹,有这样的老板,你的智商再高,也是等于零。

韩王果然宣布与秦断交。

于是,两国交兵,在岸门大战。

韩国越打越吃力,天天在那里盼望楚国抗秦援韩志愿军的出现。哪知,盼得眼睛都花了,两腿都发软了,自己被打得都要口吐鲜血了,楚国的部队仍然不见踪影。

最后,韩国支持不住了,被秦军大败之,秦军的成绩是:斩首万级。

韩国元气大伤。最后,只得把太子送到秦国去当人质,求秦国老大哥放他们一马。

韩宣王这才知道,在国家利益冲突中,时时刻刻、到到处处都充满着阴谋诡计,每时每刻都得提高警惕,不要让目光停留在人家送的金钱上,更不能把自己国家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最过硬的。

可现在才后悔,那就只有后悔到死了。

岸门之战不久,韩宣王也在后悔中眼睛一闭、两脚一蹬,离开这个可怕的世界。楚国送过来的钱还好好地放在国库里,而他已经被放在棺材里了。

燕国的危机

到了这时,国际形势更加对秦国方面有利了。

而燕国却越来越乱。

燕国的综合实力一直处于中等水平,除了召公个人在史上牛过,自己的国家却从来与“牛”字不沾边。别的国家即使国土面积不大,但有时硬是会出现某个猛人当领导,硬是让国家繁荣昌盛了一段时间,在国际社会火一把。比如魏国,比如赵国。

可燕国这么多年来,从没有出现过魏文侯这样的人,那几个老大基本上都是平庸人士,自己既没有水平,也不会重用有水平的人。燕文公虽然重用过苏秦,可苏秦只是把燕国当成自己的跳板,然后跳到赵国去,把自己最牛的时光贡献给了赵国。后来,虽然苏秦又回来,但老苏已经是强弓之末,沦落到去当间谍的地步。

而且这个超级间谍还没有完成任务,就死去了。

如果他就这么死去,那也没有什么。可他一死,他去齐国的历史使命就暴光出来,齐国上下一致大怒,天天大骂要灭了燕国。

燕国本来就弱,老大又刚死,新领导人连位子还没有坐热,听说齐国在那里大喊大叫,当然怕得要命。

但光怕是没有用的,你怕过之后,还得想办法保住自己。新燕王没有办法,就到处找人帮他想办法。

这时,苏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