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灭楚与复楚(第3/7页)

楚兵这时已经没有一点儿战斗欲望了,也不看看有多少吴兵杀过来。楚兵个个都抢着逃跑,把全军的阵脚都弄得一片混乱,让吴军可以放手大规模地屠杀。

最后,楚军大败。子常逃到郑国。倒是那个曾出馊主意的史皇还在带着剩下的部队死磕,打到最后一滴血。

阖闾看到楚兵急着狂跑,信心马上又饱满起来了,对部队说:“他们狂跑,我们就狂追。”

可夫概却反对:“老大知道那个困兽犹斗的成语吧?野兽都还是这个样子,何况是被打急了眼的人?如果楚军知道他们必死无疑,肯定会回过头来跟咱们拼命到底,那时失败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了。所以,我们可以暂停一下追击的步伐,让楚兵以为,只要他们过河了就有活路了,就有希望了。后面跑过来的人看到他们的战友都渡河过去,可以逃回家了,肯定都抢着渡河。那时他们个个只想着过河,肯定没有一点儿战斗意识。于是,咱们再杀过去,想不胜利都难。”

阖闾这时很相信他的这个弟弟。于是照着夫概的话去做,果然又把楚兵打了个大败,而且成本很低。

接下来的事更加雷人。

楚军跑了大半天,好容易停下来,个个饿得走不动了,便在那里埋锅做饭,想大吃一顿之后再继续狂奔。哪知,他们的饭才熟,吴国的大军已经喊杀连天地杀到。他们只得丢下餐具又拼命逃跑,那些饭就全留给吴兵了——有几个比较缺德的楚兵想在饭里撒点大小便,也来不及恶搞了。

其实,这时吴兵也饿得要命,他们赶到时,看到满地的饭,便立时停下脚步,先吃饱饭再说——呵呵,感谢战无不败的楚兵啊,怕我们追不上你们,还义务为我们做饭,这样的军队不叫仁义之师,这个世界就没有仁义之师了。楚兵虽然提前逃跑,可因为太饿,没多久又被吃饱喝足的吴兵追了上来猛砍一顿。

吴军就这样,一边砍一边追一直追到楚国的首都郢。

此前都是楚国广大指战员在拼命逃跑,这时楚昭王也得逃跑了。他带着他的妹妹逃了出去。吴军还在他的屁股后面疯狂追击。

楚王这时居然还有一个办法,他让手下组织了一个大象阵,让大象面对吴军,然后在大象的尾巴尖点火。大象就发狂地冲向吴兵,就这样楚王终于争取到了逃跑的时间。

不过,还没有完。这位老兄虽然逃过了吴兵的追击,渡过了睢水,又渡过了长江,进入那个后来很著名的云梦泽,但倒霉的事仍然不断地发生。

这哥们儿当了这么多年的大王,过着腐败休闲的生活,肌肉全面松弛,骨头早已软化,这时跑了那么多的路,又渡过两条大江,早已累得站着都想睡一觉。

那就睡吧。

可他的上下眼皮还没有交接,又有人大喊大叫着冲上来。

他忙睁着眼睛一看,立即知道来人的身份——强盗。

强盗是不讲道理的。他们的眼里除了财物,没有别的。他们从这一群过路人当中,很快发现楚昭王穿得最华贵,肯定是最有钱的。

于是,他们都举着兵器向楚昭王砍过去。

幸亏不是楚昭王一个人在等死。

还有他那个可爱的王孙。

王孙这时虽然也很累,但他身上那个舍己救人的思想突然发挥作用起来,看到自己的爷爷就要中刀,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当爷爷的肉体盾牌,挡住强盗的兵器。

那个强盗虽然凶狠,但刀法确实不怎么样,最后只砍中了王孙的肩膀。

楚昭王又赢得了一个逃跑的机会,一路狂逃到郧地——这个不怕累的精神,还真的强大。

还有一个人更不怕累。这个人叫钟建。他不光努力跟在楚昭王的屁股后面,从来不落伍、不拖大王的后腿,而且还背着楚昭王的那个妹妹厉害吧?

大家都在拼命逃跑,把那个见义勇为的王孙也丢在那儿了。

可王孙就是王孙。他自然醒来之后,又撒开脚丫子,一脸惨白地跟了上来。

楚昭王以为他逃到郧地之后,应该安全了吧?

哪知,郧国老大郧公辛的弟弟怀仍然想杀他。

他想杀死楚昭王的理由很充足:楚平王杀了我的老爸。我现在杀他的儿子,有什么不对?

可是辛同志却不同意,摆了一个长篇大论,意思是国君是不能乱杀的。臣下的命运由国君掌握,国君的命运则由老天掌握。他说到最后时,脸上全是凶狠的神态:你要是还坚持去杀他,我就先杀了你。

怀同志一看,脾气立马软了下来。

辛同志的这个话,后来得到很多道学先生的高度的评价,其实,这哥们儿的这个话,都是在为自己着想的,是让大家都不要有杀害他的想法。

辛同志下决心当楚昭王的保住伞,但他也知道,他一保护楚昭王,就得面对强大的吴国。楚国那么强大,都给吴国打得没有渣,他这个郧地算什么?如果没有楚昭王逃到此地之事,恐怕谁也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挡不住,就只有逃。

于是,他跟另一个弟弟巢带着部队,护送楚昭王逃到随国。

吴国部队一边追,一边派人跑到随国,直接威胁随国的老大,要他交人。

这时,楚昭王就住在随国的王宫里面,而且王宫的南面广场上,就驻扎着威武雄壮的吴国子弟兵。

所有人一看这个架式,就知道,吴国得不到楚昭王是不会走的。

楚昭王看来是必须死了。

但,他仍然不死。

本来,那个一向不被他看好的子期想替他去死。因为这个子期长得像他,完全可以当他的替死鬼。他已经穿上了楚昭王的衣服,前来向楚昭王作最后的告别。楚昭王这时已经充满了害怕的情绪,只要能让他活下去,谁去死他都同意。

可是那个随国的老大却说,慢。他说慢并不是他可惜了子期同志的性命,而是因为他很迷信,做什么事都得先来算个卦预测之类的东东,看看是否可行。预测的结果是:不吉!

楚昭王一看,差点骂起娘来:不让子期去死,老子才不吉啊。可现在他的话还算话吗?

随国的老大派人直接跑过去找吴国的指挥官,说了一番大道理,意思是自己原来是楚国的二层机构,楚国的老大就是自己的老板。请问,要是员工都出卖自己的老板,这个世界不乱吗?吴国喜欢这样的人吗?

如果这话放在现在,只能是屁话。可在当时,这话可是大大的有理。于是,吴国的部队立马撒走。

楚昭王这才松了一口气,跟随国继续签订了世代友好的条约。

灭楚之战(下)

吴国的部队占领了郢都。

双方开打到现在,看起来楚国实在是又脆又弱,只要一接触就只有完败,好像是一个一点儿也不会打仗的国家。其实,这些大败并不是楚军太没有战斗力,而是楚国只会用菜鸟,不会用牛人。本来,子常就是一个只会腐败不会打仗的家伙——他打败仗的水平跟他的腐败能力成反比。那个沈尹戌就是一个很会打仗的人。他带着一支部队去执行破坏吴国军船的任务时,还没有到达既定地点,那边的子常已经被扁得只剩下逃跑的机会了。他只得回师,在半路上碰上吴兵的另一支,把吴兵打得大败。可到了这时,才打败一支吴兵的部队,也只能表示他会打仗,而没有别的意义了。吴兵马上组织力量全力对付他。他这时已经负伤,知道再也干不过吴国了,就对他的部下说:“谁能够保证不让我落入敌人的手里?”——这哥们儿原来曾在阖闾那里打过工,很鄙视阖闾的为人,认为既然从那里跳槽出来了,就得坚决不再跟这个老板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