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成一锅粥(第4/6页)

于是,楚国高层一致出离地愤怒了。

此前,他们根本忽略了吴国的存在,可现在他们居然也来捣乱。你们以为你们巴结上了晋国就可以乱来了?不收拾你们一下,你们还以为自己不得了。他们严重地认为,玩晋国难度有点大,但收拾吴国是小意思的啦。

子重亲自带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去攻打吴国。

子重开始时,打得很顺手,直接拿下了鸠兹,到达衡山,然后派邓廖带着车兵三百人以及三千步兵向吴国进攻。

他们原以为,吴国的部队最多只有业余水平,只有本事在边境地区制造一些流血事件,碰到楚国正规军,估计也就是鸡蛋碰石头。

哪知,吴国的部队也是经过训练的,他们听说楚军杀了过来,一点儿也不怕,带着大军直接与邓廖对垒,大打了一场。楚军大败,结果邓廖同志被俘,只剩下八十个车兵及三百人跑了回来,向上级领导报告了战斗的经过。

子重这才知道,在战场上轻敌还真是吃大亏。

吴国还没有完。他们刚刚学习打仗,而且居然打了个大胜仗,觉得玩战争真的很刺激,取得胜利还真的很爽。三天后,他们又向楚国进攻,占领了驾地。

当时,邓廖在楚国算是能打仗的人,而驾地又是楚国的经济特区之类的地方。楚国的舆论界就坐不住了,个个把责任都推到子重的身上,天天往他的身上猛砸拍砖。

子重真的受不住了,没几天就心脏病发作而死。

子重一死,楚国的形势就更加不容乐观。

这时,郑国迫于诸侯的压力早已又宣布脱楚入晋。晋国那个战略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且这时楚国的令尹子辛又是个非常腐败的家伙——如果他只在国内批发一些官帽、拿些重大工程的回扣、养几个美女当二奶,也没有什么,可这哥们儿的腐败行为却跨过国界,直接向那些楚的附庸国伸手,不断地要求他们给他送钱送美女,弄得那几个小国也受不了。最后,连楚国最铁杆的兄弟陈国也宣布不跟楚国了。

楚共王很快就查明真相,知道腐败真的误国,立即在国内掀起一波反腐运动,把子辛给砍了。陈国这才又回到楚国的怀抱。陈国很容易摆平,郑国就不好处理了。楚国知道,郑国要是成为晋国的铁杆,以后楚国就有麻烦事了,于是又决定去打郑国。

郑国跟晋国签订的和平友好协议还没有几天,那个外交公告才刚刚发布,楚国的大军就喊打喊杀地冲了过来。郑国便又开了个大会。

最后,鉴于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晋、楚两国都想争到手的要地,你一挂靠晋,楚就放不过你;你一投靠楚,晋国又气势汹汹地打过来,不管怎么样,郑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最后形成一个决议:这两国谁也得罪不了,没事的时候,就努力准备好礼物,练习好笑脸,谁来就塞给谁礼物,给谁陪笑脸。

这个方案看似很聪明,可操作起来难度实在太大了。他们刚给楚国送完礼金,那张笑脸还没有收回去,晋国荀锜的大军又杀了过来,很威很猛地在虎牢关上杀声震天。郑国马上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上去,然后以很生动地笑脸相迎:呵呵,晋国老大哥辛苦了。

可晋国老大哥的部队才依依惜别,那边楚国老大哥的主力部队又开到,而且还是楚共王亲自当领队的。郑国还有什么办法?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顽强地践行两边不得罪的伟大理论,又把礼物很礼貌地送上去。

郑国来回这么团团乱笑,笑得头脑袋都差点晕菜了,还没有叫苦叫累,晋悼公却先受不住了,大骂郑国真不是个东西,反复无常得太岂有此理了。

荀锜说:“这也怪不了郑国。他就那个实力,要是跟楚国对抗,那他肯定是连做猪都不合格。咱要是想让郑国死心踏地地跟紧咱们,就得先摆平楚国。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楚国不再嚣张。咱把诸侯的部队平均分成三部分,都驻扎在虎牢关那里。以后出兵就实行三班倒,这一军过去几天,就回来休息,另一支部队再去接班。这么轮流地跟楚国玩,楚国才一支部队,肯定会玩不过咱们。

晋悼公同意两。

这时,韩厥宣布自己老了,还是把位子让给年轻人来做吧。

按照论资排辈的用人办法,这时应该由那个荀偃来当首席大臣。可因为荀锜同志近来表现太好,所以晋悼公决定破格提拔荀锜同志接替老韩,让荀锜同志带领大家团结在他的周围继续革命。荀锜执行了他那个三班倒的政策,果然把楚国玩得很累。

楚国这才知道,这么玩下去,自己累到死也玩不过人家。可在这个世界上混,不玩又没意思,还得玩下去,那就得想个新鲜一点儿的办法。

楚共王想,你们这么多个国家,我们才一个国家,肯定玩不过人你们了,得再找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过来。现在谁是最强有力的?还是那个秦国。

于是楚共王决定跟秦国重建友好关系。

正好,秦景公经过这么多年的休息,看到人家都玩得这么热烈,自己作为三大强国之一,老是这么一声不响,也太无聊了,于是也决定参与一下这个国际事务。这时,秦国的西边已经没有什么玩头了,要有搞头也只好往东做动作。而在东边一动手动脚,首先碰到的又是晋国。

他也知道,现在晋国的形势已经跟当年晋文公统治时差不多,诸侯们个个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威风得要命,你要是直接跟他们对着干,那是必死无疑的。于是,他也想到了要找个盟友来,一起跟晋国玩玩。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事情搞大,事情一搞大,效益也跟着上来了。

秦国一想到盟友,自然又会想到楚国。这两个国家虽然很强大,但历来是中原诸侯看不起的对象,老是觉得他们根不正苗不红,又没有文化,是一群欠发达地区的人。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有共同语言,根本不用什么美女来个秦楚之好变成一家人才好说话。

楚国看到秦国的代表团来访,当然很高兴,马上答应了秦国的要求,派兵配合秦国兄弟搞一下晋国。

楚国的子囊反对,理由是:现在晋悼公太有才了,他手下那一帮死党荀锜、赵武、魏绛等也是个个有水平,国力已经全面增强,咱们肯定玩不过他们。

可楚共王说玩不过也要玩。带着大军到武城,准备当秦兵的后援。

谁叫你轻敌

秦景公马上带着大军向晋国宣战。

这场战争的发动,秦景公畜谋已久,又有楚国作外援,跟多国部队一开打,场面肯定十分浩大。哪知,晋国这时遇上N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根本无力打仗。秦国在晋国的领土游行了几天,晋国上下干瞪眼,集体无语地看到秦国大兵跑来跑去,一点也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