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范雎入秦(第2/7页)

可强烈谴责并坚决支持之后,齐国并没有出兵前来,而是让魏国自己在那里死拼。最后,秦国在这场战斗中“拔四城,斩首四万”,取得大胜。

秦国的这次进攻再一次说明,合纵真的很有道理,但合纵真的靠不住。

秦国经此一战,心里很爽。可更爽的事又送上门来。

魏国和赵国领导人也跟楚国一样,不敢动秦国的脑筋,却敢于在秦国的眼皮底下对难兄难弟们动手动脚。

魏国在秦国按兵不动之后,又跟赵国商议,咱们打不了秦国,打一下韩国可以吧?

当然可以。

于是,赵魏两国联合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韩国进军。

韩国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干不过赵魏联军的。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韩国向秦国发出了求救的声音。

他们以为,秦国肯定会出兵。

秦国很喜欢打仗,但秦国不喜欢救人。秦国一口回绝了韩国的请求。

韩国高层听了,都慌了手脚,要是秦国不出兵,他们就彻底完蛋了。于是,他们又咬着牙,决定再厚着脸皮,派陈筮出使秦国。

在陈筮出发时,韩国的相国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陈筮说,现在咱们已到最危险的时刻,你现在就是有病,也得跑一趟。要是秦国不来,我们就全完了。

陈筮连夜赶路,来到秦国首都,直接去面见魏冉。

魏冉一看陈筮身上的露水都还没有吹干,一脸憔悴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就知道韩国真的困难了。

魏冉一脸坏笑地对陈筮说:“呵呵,你们一定很危急了吧?”

陈筮说:“一点儿也不危急。”

魏冉说:“为什么?”

陈筮说:“韩国要是真的危急了,就会掉头投靠到别的国家那里。现在还不算危急,这才派我过来求救。”

魏冉一听,心里大骂这个老家伙果然称得上老奸巨猾,居然用这个方式来要挟秦国,但要是韩国真的投靠到别的国家那里,对秦国那可是大坏事。于是,急忙说,好。秦国决定出兵去救韩国。

魏冉跟白起带着部队狂奔救韩,只八天时间就到达华阳战场。

秦兵在华阳城下大破魏军,那个芒卯又被打跑,他的三个部将也成了俘虏,所带的十三万魏国子弟兵也被秦军一举歼灭。

白起收拾完魏军之后,并没有闲着,回过头来,又向赵军进军。

赵国的带兵大将叫贾偃,不出名,也没有抗打击能力,赵国士兵被白起一阵猛打,抵敌不住,抱头乱窜,不少人最后都跳到黄河里,淹死了两万多。

魏国高层被打得脸都刷白了,一时茫然无措。那个段干子就劝魏王,干脆再用老办法,把南阳割给秦国。

但苏代不同意,说:“段先生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当秦国的相国。秦国最想得到的就是魏国的土地。所以,段先生就想叫魏国把土地割让给秦国。如果你信任段先生,就等于放手让他跟秦国勾结起来,勾结的结果就是魏国最后连一寸土地都将没有。献地求和,其实跟抱着干柴去救火没有什么两样。干柴没有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他的原话是:“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也就是成语“抱薪救火”的由来。

魏王当时也觉得苏代的话说得很精彩,也很有道理,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长叹一声,“苏代同志的话很正确。可是现实实在太残酷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啊。”

苏代又举了个例子。下棋时大家之所以重视“枭子”,是因为这个棋子方便时可以吃子,不便时可以停止。现在大王使用智谋,为什么还不如下棋用“枭子”那样灵活呢?

魏王说,灵活说起来很容易,可现在怎么灵活?我决定不灵活了。于是,大笔一挥,把南阳送给了秦国。

黄歇使秦

秦国通过几场战争,把韩国和魏国都打得趴在地上,不敢再有什么声音,甘愿成为秦国的跟班。

秦国觉得光要这两个国家的土地,还不够爽,于是就请两个国家都派出军队,一起去打楚国。说打完楚国,咱们利益均沾。

其实你就是打死韩魏两国的领导人,他们也不会相信秦国这个利益均沾的话,但你不能提出一点儿反对意见。他叫你出兵,你就得出兵,你要是不出兵,他就向你出兵。

三国马上组强成立多国部队,准备向楚国开战。

楚国也一直怕秦国拿他们开刀。按以往的经验,打完那韩赵魏之后,秦国肯定又要来找他们的麻烦,所以已经派黄歇出访秦国。

黄歇是谁,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战国四公子大家是知道的。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

春申君就是黄歇。

黄歇一到秦国,看到秦国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伐楚动员,就知道如果秦、魏、韩三国真的去攻打楚国,楚国肯定是挡不住的。他连夜想了个办法,然后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直接交给了秦国最高层。

如果你以为,他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给目前秦国的当权者魏冉写信,说“你也是楚国人,楚国是你的家乡啊,请你念在家乡的分上,不要去攻打楚国”这类的话,那你是大错特错了。这些话,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是说不通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用亲情来衡量的,而是用“利益”两个字。只要有利可图,别的都免谈。所以,国家之间的谈判,都围绕“利益”两个字争吵。

黄歇这封信同样是围绕着利益来展开的。当然,他是为楚国的利益而长篇大论的,但在这个长篇大论中,他只强调秦国的利益,一点儿没有谈到楚国的利益,好像他不是楚国的人而是秦国最忠实的公民一样,摆了一大堆道理,说秦国现在只把心思放在楚那里,好像楚国不完蛋,秦国就不安宁,务必要把楚国搞定。可是秦国不要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楚国一玩完,韩国和魏国一定会跟着强大起来。所以,秦国只能以楚国为自己的友好邻邦,当自己的外援国,而其他的国家都是秦国的敌人。现在秦国相信韩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跟秦国并没有世代友好的传统,而只有不断流血冲突的事件。打开秦与这两国关系的历史,哪一页不是血迹斑斑、血雨腥风的?这两个国家的公民,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兵之下的,已经近十代了。难道这样的国家能甘愿做秦国的友好国家吗?可以说,只要此两国不亡,就会成为秦国的死对头。秦国现在相信他们,结果就会像当年吴国相信越国一样。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秦国进兵楚国,该从哪个地方进兵呢?难道秦国会向韩魏这两个世仇借道?那样做,韩魏现在肯定会举双手赞同。可是,你能保证他们日后不抄秦军的后路?当然,如果秦国不借道韩魏,也是可以打楚国的。但也只能进攻随水之西那个地方。那是什么地方?不毛之地啊。进攻那样的地方有用吗?发动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最后只拿到一个不毛之地,这也太不合算了吧?更要命的是,如果当秦国和楚国正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其他几个国家看到机会来了,同时出手争抢红利。齐国会抢占楚国最富裕的地方,魏国也会抢到一大片土地。这样的结果是,秦楚两国同时弱化,而齐魏两国同时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