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1章 战略部署(第2/3页)

然而,韩国那边居然一口气打造了五万名重骑兵,纵使这些重骑兵的甲胄比游马重骑稍次,其中的花费恐怕也是天文数字。

而让赵弘润暗暗窃喜的是,他至少有一百种办法,让这五万名韩国重骑兵在没有取得任何斩获的情况下,黯然退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是,毕竟重骑兵本身就是一支限制非常大的兵种,单独生存能力几乎为零,纵使是军团作战,也非常需要敌军的配合——倘若对方不配合,在看到重骑兵进入战场的瞬间就脱离战斗,事实上,除了重步兵外,其余兵种几乎都能凭借双腿逃离重骑兵的锁定,只要及时掉头逃跑。

这就很尴尬了。

而更尴尬的是,重骑兵绝对不敢朝着结阵状态下的重步兵冲锋,因为重步兵凭借着身上的沉重铠甲,足以让重骑兵摔倒,而重骑兵——尤其是前排的重骑兵一旦跌落在地,那么,他就几乎不可能再有站起来的机会,后面的友军,可能就会将他们践踏至死。

因此,重骑兵最佳的欺负对象,其实就是弓弩兵与轻步兵,其次是轻骑兵,以至于重步兵以及跟他们一样的重骑兵,是重骑兵们不想去面对的,因为自损太大。

而魏国但凡是驻军级的精锐军队,至少一半是重步兵,这注定会让韩国的重骑兵在看到魏国军队时,感到非常尴尬。

当然,也有可能韩国的将领们并不清楚重骑兵无法克制重步兵,但是相信,只要一场战事下来,那些韩国的将领们就会意识到,用一名韩国重骑去交换一名魏国重步兵,这绝对亏本的买卖。

正因为清楚这一切,因此,在赵弘润看着密信上那“五万(韩国)重骑”的描述时,他就知道,日后他魏国与韩国争夺中原霸主的那场仗,最起码已经多了三成胜算。

若非怕走漏消息,他真恨不得大肆庆祝一番,与人分享一下心中的喜悦。

七月下旬,林中郡境内的魏军,分作了两拨。

似魏国国内的那些贵族私军,开始收刮战利、清点这片草原上的牲畜,以及收编战俘作为奴隶,在这件事上,这些贵族们已经与朝廷取得了协议。

这份协议是朝廷户部与国内贵族们签署的,经过了垂拱殿内朝的一致同意,总得来说,就是国内贵族私军协助朝廷清点战争利益,而朝廷呢,则相应地给于他们一点甜头。

就比如说,在这场仗中被魏军俘虏的林胡等异族俘虏,朝廷允许国内的贵族按照一定的价格购入,让这些奴隶为国内的贵族而工作。

但是像战马、耕牛等重要的资源,朝廷严令禁止国内贵族私下交易,毕竟魏国攻打河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河套地区的战马与耕牛资源。

至于像林胡收集的一些珠宝、金器、银器,朝廷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只要国内贵族们别贪地太过分,向朝廷上缴一个大致的数额,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于是乎,在朝廷的默许下,魏国国内的贵族私军,包括秦国的军队以及三川郡的羯角骑兵,开始大规模在整个林中郡收刮财富,对那些此前并未明确投靠魏国、立场始终摇摆不定的游牧部落,开始施行清算。

部落里的牛马羊被牵走,部落里的族人沦为奴隶,其中那些有姿色的少女,也沦为的易物,眨眼工夫,一个部落就被瓜分地干干净净。(注:因为某些原因,这方面略写。确切地说,这场对游牧民族的战争我基本上都是略写,没办法,防微杜渐嘛,只能写写中原人的内战。)

而那些早早就由其族长亲自到魏军俯首称臣的游牧民族,比如鲜卑、铁勒等几个弱小的民族(部落),则侥幸逃过一劫,只是心惊肉跳地看着秦魏联军以及与他们一样是游牧民族出身的羯角骑兵,将一个个比他们更大的部落拆散。

至于像商水军、魏武军、镇反军、北一军、山阳军等驻军级的魏军精锐之师,在这个时间段则分批设法渡过大河,继续追击林胡。

临河平原,也就是如今已被魏国东宫太子赵弘润该名为“朔方郡”的这片土地,它的北面有两条大河分支,分别叫做“南河”与“北河”。

其中,南河的东面有一条横向山脉,称作“阴山”,从地理上看,可以成为“九原郡”的天然屏障;而北河的北面,也同样有一条横向山脉,称作“阳山”,从地理上看可以成为“朔方郡”的天然屏障。

因此,为了朔方郡与九原郡的长治久安,魏军眼下要做的,就是继续追击林胡,将林胡彻底赶出“阳山-阴山”这道天然形成的屏障以外。

八月初至八月中旬,在诸路魏军的联合攻势下,林胡与匈奴节节败退,其中有一部分向魏军投降,换取在河套地区继续生活的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林胡与匈奴也不晓得从哪里打探到赵弘润这位魏国的东宫太子目前就在朔方郡,献上了百余名本部落的少女。

平心而论,那些林胡的少女,水灵灵的,还是挺可爱的。

只不过,赵弘润对他们的要求就只有那份“化胡令”,只要这些游牧民族愿意真心接受中原文化,他倒也不至于赶尽杀绝。

然而,绝大多数的林胡与匈奴,还是选择了北迁,大概是想着先避让魏国锋芒,待魏国日后变得许多再卷土重来,重新夺取河套地区的想法。

对于这些拒不臣服魏国,拒不接受中原文化的异族,赵弘润自然也不会客气,下令各路魏军将其尽数驱逐到“阳山-阴山”以北。

八月中旬,在这场追逐战之后,赵弘润在诸位将军的陪同下,登上了朔方郡北部的“阳山”,登高眺望周围一带。

期间,他指着东北走向的“阳山”与“阴山”说道:“这一带,适合修筑长城边塞,我决定让朝廷用十年工夫,在这里修筑一条长城……”

听闻此言,燕侯赵疆与桓侯赵宣很是惊讶,要知道,他们还渴望着继续向北征战呢,毕竟据他们从林胡俘虏口中所知的情报,在河套地区以北,那里仍有一望无际的疆域。

甚至于,比整个魏国还要大。

事实上,不单单燕侯赵疆与桓侯赵宣,此刻在赵弘润身边的魏国将领们,谁不想开疆辟土、青史留名?

但是赵弘润却摇了摇头,说道:“打的下,守不住……不,应该有没有驻守的意义。”

平心而论,其实以河套地区如今的兵力,魏军是完全有能力继续向北挺进的,去进攻北方那片辽阔的土地。

只是这没有意义,毕竟朔方郡的北方,已经是可以称作高原的地方,虽然植被并不少,但因为地形复杂,多的是高原地带特有的沟壑、山谷,事实上远不如平坦的河套平原更适合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