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1章 交涉(第3/3页)

“……条件么?”

昌歑眨了眨眼睛,诚恳说道:“愿闻其详。”

只见崔咏竖起一根手指,沉声说道:“首先,赦宋人、不赦北亳军!……北亳军以往是叛军,日后亦是叛军,这一点,朝廷是绝对不会退让的!若宋郡想要自治,就要与这支叛军划清界限!”

“……”陈汜看了一眼大放厥词的崔咏,心中暗暗想道:这厮还真有点胆量,居然敢在这大放厥词,难道不知我北亳军已控制了这座昌邑县么?

当然,虽然心中很是不爽,但陈汜可不会傻到召来北亳军士卒将这几名魏使杀掉:一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二来,斩杀了这三人,那么,不出几日,魏国的太子赵润必定亲自带领举国的军队前来宋郡,到那时候,他陈汜就是宋国的罪人。

“言之有理。”

昌歑板着脸徐徐点了点头,仿佛对北亳军也是充满了偏见。

可谁能想到,此人恰恰就是背地里资助北亳军的大金主之一呢。

“其次,我朝太子殿下正准备对外用兵,急需大量的军粮,因此,希望宋郡杜绝私下交易米粮之事,皆售于朝廷……”崔咏接着说道。

“……”

昌歑深深看了一眼崔咏,心中咯噔一下。

凭他活了大半辈子的阅历,岂会被这种蹩脚的“借口”哄骗住?

魏公子润准备对外用兵,故而征收宋郡境内种植的谷粮?开什么玩笑!

要知道,魏国本身就是产粮的大国,而且近年来在陆续吞并了三川郡、收复了上党郡后,魏国朝廷在这两个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倘若以魏国良田产粮的数量,尚不足以支撑起太子赵润对外用兵所需的军粮,那么,宋郡境内的产粮,又算得上什么?

因此,昌歑立刻就猜到,魏国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其根本目的,并非在于征收宋郡的粮食,而是为了阻止宋郡的产粮流入到北亳军手中。

只要卡死了北亳军的粮食渠道,北亳军只有坐等溃散。

“……好狠的计策。”

昌歑心下暗暗说道。

“昌公?”崔咏意有所指地问道:“昌公对此莫非有何疑虑?”

昌歑思忖了一下,犹豫说道:“作为大魏的(附)属民,我宋郡理当为大魏贡献一份力,只是……若朝廷征收了我宋郡的粮食,那……我宋郡之民,将如何糊口?”

“这个昌公大可放心。”崔咏摆摆手,信誓旦旦地说道:“朝廷会专门派人在各县售出粮食,绝不会因为战争,波及宋郡的米价……”

听了这话,昌歑更加笃定自己的判断:魏国征收宋郡的粮食,就是为了针对北亳军,事实上并不会将宋郡的粮食运往别处。否则,面前这个崔使,如何敢夸下这等海口?

“……不过问题不大。”

昌歑暗自说道。

可就在他正准备开口的时候,却听崔咏忽然补充了一句:“方才忘记说了,关于宋民购粮,朝廷到时候会发下一种新币,每户宋民,每季按人头兑换新币,只允许新币购买粮食……”

听闻此言,昌歑、昌满父子,以及隐瞒了身份的北亳军渠将陈汜,面色顿时大变。

他们都不是傻子,岂会想不到“新币购粮”背后隐藏的杀机?

没有理会面色大变的昌歑、昌满、陈汜三人,崔咏继续说道:“……除此以外,宋郡任何人都不得囤积超过三个月的口粮,违令者……呵呵,用太子殿下的话来说,要么就当着我方监督士卒的面,将囤积的粮食吃下去,否则,就按‘私通北亳叛军’的罪名……处死!”

“这……这太……太……”

昌歑一脸苦色,摇头说道:“崔使,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吧?……再者,不允许囤积粮食,那我宋郡的粮商该如何经营?”

崔咏笑眯眯地说道:“昌公可以放心,朝廷会按市价收购任何一名粮商所囤积的粮食,兑换成钱,有了这笔钱,就算是改行做别的生意又何妨?我大梁在博浪沙开设了商市,随时欢迎宋商前往。”

“……”昌歑张了张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见此,陈汜在旁皱着眉头说道:“尊使,贵方未免也太霸道了吧?”

还未等崔咏开口,张启功便淡淡说道:“看来足下并未见识过何谓真正的霸道……真正的霸道,应当如我朝东宫太子赵润殿下当初那般,率军一路打到韩国的王都邯郸,逼韩王签署城下协议……千人万人,无人敢说一个不字!”

“……”陈汜张了张嘴,竟也说不出话来。

无视崔咏皱着眉头示意自己的目光,张启功冷冷说道:“好好考虑吧……你们得庆幸,太子殿下仍将你等视为大魏子民,不过,千万别把这份恩泽视为理所应当,一旦让太子殿下对你等失去了信任与期望……”

尽管张启功没有说完,但相信昌歑、昌满、陈汜三人皆听懂了这番话背后暗藏的杀机。

此刻他们的心中无比愤懑,但却不敢发作。

就连身为北亳军渠将的陈汜,亦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