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六月大战开幕(二)(第2/2页)

这句“若事无意外”中的“事”,其实指的就是太原守廉驳这个变数。

之所以孙叔轲抵挡不住武安韩军的进攻,紧急向邯郸求援,就是因为太原守廉驳亲自上阵进攻高墙,用他那柄仿佛狼牙棒仿佛长柄刀的怪兵器,杀死了好几位鄢陵军旗下的千人将,以一副万夫莫敌的架势,唬地高墙一带鄢陵军兵将们胆战心惊。

以至于赵弘润派往高墙的援军还未抵达,孙叔轲便在廉驳手中吃了败仗,丢掉了高墙。

没办法,韩军中武罡车极大地限制了魏军弩兵的战力,使得廉驳这等猛将一旦杀到高墙附近,已经是魏军无法抵挡的局面。

更可恶的是,廉驳还偏偏专挑魏军士官与将官杀,负责指挥的魏军士官、将官一死,寻常魏兵自然大乱,哪里还抵挡得住。

当日傍晚,继受到孙叔轲求援的讯息后,赵弘润又收到了关于孙叔轲兵败撤退的消息。

对此他并不意外,因为那堵高墙的长度实在太短了,以至于韩军能够很轻易地绕到高墙背后,倘若那堵高墙长达二、三十里,你让韩军绕后迂回看看?

更别说攻打高墙的还是太原守廉驳,这可是一位曾经在太原郡晋阳县打败了魏将姜鄙的韩国猛将,而孙叔轲只是一位强于统率指挥的将军,没办法像廉驳那样亲自上阵鼓舞士气,更别提击败廉驳。

因此,赵弘润也没有怪罪孙叔轲的意思,只是派人请来大将军韶虎,与他商议出兵一事。

次日,也就是六月二十五日,赵弘润与大将军韶虎分别率领肃王军与魏武军,准备对韩军用兵。

其实,魏军也可以选择守卫邯郸,静等武安韩军进攻邯郸。

毕竟邯郸拥有坚固的城墙,借助城墙防御,魏军的胜算应该会更高。

但问题是,邯郸乃是韩国的王都,天晓得眼下看似平静的邯郸城,城内究竟有多少人伺机准备着给魏军致命一击——万一这些人在武安韩军强攻邯郸的时候跳出来,在城内放火骚扰,搅乱局势,搞不好魏军会在守城战中战败,葬送掉先前的所有优势。

因此,还不如硬气些,直接出城应战,这样也能彰显出魏军的气势——毕竟赵弘润先前的种种造势,可是要占据邯郸,与韩国不死不休的,岂能自灭威风地退守邯郸城,这样岂不是显得怕了武安韩军?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赵弘润选择与魏武军共同出战,他要通过这场仗,或者狂妄点说,通过这场胜仗,打断武安韩军的反扑之势,迫使其低下头颅,向他魏国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