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2/2页)

有人不禁疑问了,曹营组建水军两年有余,也花费了不少财力、物力,为何不用自己的船只,反而征调民间小船呢,还有从公孙氏手中缴获的,多达上千艘、可容数万人的海船队伍,为何不随军南下呢?

答案很简单--有心而无力呀,两汉时期的中国版图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没有天然的河道相连接,也没有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那位宁愿耗尽举国之力,也要打通南北水运的暴君,要四百多年后才出生呢!

曹营水军驻扎玄武池,利用的漳河水系,只能在邺城附近转悠一下,就连许昌城都到不了,更别提使用船只、帮忙大军运输粮草了,就连水军将士们南下,也是一路坐车、步行过来的呢!

辽东水军距离更远,南调更加不可能了,而是那些巨型海船-体积大、吃水深,在大海中披荆斩浪、横行无忌,可是到了内地河道中,可就扑腾不开了,很容易搁浅岸边,否则也不会被曹军擒获了!

当然了,这样一支海上蛟龙,如果放弃不用的话,实在太过可惜了,萧逸对此另有安排,一定会在关键时刻,给某些人一个惊喜的!

南方河道纵横、温热潮湿,不利于北方军队作战,不过吗,有一弊,必有一利,因为河道众多、彼此连接,又是北高南低的地形,向南方行船还是很方便的!

萧逸传下命令,在汝南郡内-唐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码头,曹军一半的粮草、军械,都先汇聚到此处,而后用船只水运南下,经唐水、白水、汉水……可以直入长江,源源不断供应几十万曹军!

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原本极度动摇的军心,又逐渐的安稳下来了,将士们也恢复了战斗力,高举着刀枪剑戟,杀奔荆州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