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对比的伤害(第2/2页)

“那下一季稻谷收割,朝廷是不是还能征调一千万石大米?”

“是的。”

“那足够了。”

那内侍说完这句,便不再理会孙享福,又交待了几个没有受封的王爷,让他们认真种稻,莫要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之类的话,便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孙享福转头向正在给李恪道喜的李泰问道,“刚才那个内侍,是谁?”

李泰有些不解地答道,“以前的内府总管,马大全,现在,应该是内侍监的副监,怎么,老师您不认得宫里宦官的仪服么?”

“我认那东西干嘛!”孙享福没好气的道。

马大全莫名的让他升起了一股厌恶感,倒是有些奇怪,如果,他现在仍然在朝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推动这个宦官制度改革的,朝廷官员的任命,纯政治的事情,就不应该由他们这些阉宦来宣读,他甚至认为,宦官这个产物,就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

转身回屋之后,他又突然想到了李世民要粮食干啥?

不过,要是去信到长安去问的话,只怕往返又要好多天,只怕那时来调粮的人都已经到了,想想,还是直接等调粮的人来了,再问孙大力吧!

索性李恪三人要去的地方都不远,尤其是李恪本人,郢州现在的治所,看就在离九垸县一百多里的纪南县,快船半日可达,复州的治所沔阳县,也不过两三百里,一天以内的路程而已,所以,孙享福也没有给他们搞什么热烈的欢送仪式,让厨房做了几个菜,单独请他们吃一顿,聊一聊,就可以了,今后有事,他们随时都可以再来沟通。

才上了桌,李恪就举杯向孙享福表示了感谢,他估计,应该是自己在种稻期间的表现获得了李世民的认可,自己才得到了这么高的起步点,就目前来说,可没有那个王爷如他这般,十六岁就直接掌管十五万户人口的雄州,而且是军政一把抓。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你们可不要以为权力是个好东西,解决一万户百姓的吃喝拉撒都不是小事情,更何况是几万户,十几万户,所以啊!这可能是比种水稻要大的多的挑战。”吃了三人各自敬的一杯酒,孙享福放下酒盅道。

“老师请放心,九垸县的模式,我等已经烂熟于胸,筑垸工程该怎么推进,我们也清楚,最多三年,我有信心将治下全部变成如九垸县这般富饶的地方。”李恪十分有自信道。

另一边李元景则是更加轻松,他治下虽然地盘不小,但是只有一个竟陵县没有完成筑垸,他有将近八万户,二十多万百姓在手,用三年时间,随随便便都能改造一个县。

只有李元昌有些郁闷,心里虽然庆幸自己不用再留在这边种地了,但是对于自己要去随州,管理四个只有两三千户百姓的小县,随州在大唐所有的州县里面来说,其实不算差,毕竟,大唐大多数州,都是下州,至少它所在的位置还算好,正好在河南,淮南,山南三道的中间,到荆襄和洛阳,都不远,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怪他面前的李恪和李元景两人去的地方太好了。

孙享福将李元昌的表情看在眼里,笑着道,“你们觉得,百姓至少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过上了幸福生活?”

李恪率先答道,“就如九垸县的百姓一样,有吃不完的粮食,有能够遮风挡雨的好房子住,能轻松的做工赚到钱,后代有良好的教育,也不用担心生病,养老的问题。”

李恪都把话说完了,智商跟他有些差距的李元景和李元昌自然是没的补充了。

孙享福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在你们的认知里,差不多就是这些吧!那么,做到这些,我们首先需要什么呢?”

“钱。”

这次,三人不约而同地答道。

孙享福再度的点了点头道,“没错,需要钱,那么,假设要将一户百姓变的如同九垸县这般富裕,需要让他们每年挣到五十贯才行,那么,李恪,你想要让你治下的十五万户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需要带领他们每年挣到七百五十万贯才行。李元景你要让你治下的八万户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则是需要每年带领他们挣到四百万贯。而李元昌只管一万多户百姓,每年只需要带领他们挣到六七十万贯就足以。这么看的话,你们还在为自己去到了人口大州,当了高品级的官职而开心吗?”

当然不开心,被孙享福这么一说,刚才喝了一杯酒的李恪,都被无形的压力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了,这可是每年七百多万贯,不做超大型的产业,谁敢说一年赚这么多钱?

而李元景也是有些紧张的摸了摸额头的汗,四百万贯,可是比贞观元年全国的财税结余还多,他目前是一丁点把握都没有。

只有刚才郁闷的李元昌,有些喜出望外,在地盘和自然资源差不多的情况下,他貌似才是最占优势的,人口少也有人口少的好处,容易出成绩啊!只要能让辖区内的一万多户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功劳就是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