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鳞羽自珍(第4/4页)

女婿谢万去拜见自己的岳父,进门就说:“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意思是,大家都说你傻,你还真傻。

王述并不着急,道:“并非没你这种说法,只因我成名较晚!”

王述性急且能容人:“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鸡蛋),以箸(筷子,新鲜,能扎到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呵呵,居然没摔碎,皮儿够结实的),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得,直接把带皮儿的鸡蛋放进嘴里了),啮破即吐之。”

当时,王羲之很轻视王述,听说这件事后,大笑道:“即使是王承王安期这样的名士有此性子,也没什么好拿此说事儿的,何况王述这样的傻子!”

虽性子急,但王述又能忍:谢安的哥哥谢奕性情粗暴,因一件事不合心意,就去王家数落王述,最后破口大骂。

王述的表现呢?“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

到晚年,王述声名日重,出任扬州刺史,成为王羲之的上司,后者愤而辞职。

再后来,王述又升至尚书令,成为宰相级别的朝廷重臣。任命刚刚下来时,其子王坦之说:“父亲!您该谦虚点,推让一下。”

王述说:“你觉得我有能力和名望当这个官吗?”

王坦之说:“当然。但谦让是美德,恐怕不能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有能力和名望当这个官,为什么要谦让?以前人们都说你胜过我,现在看来你不如我!”

王述的话令人感慨。

在一个以谦虚为美德的国度,事情还没怎么着呢,先说自己不行;事情已经办得很不错了,依旧说自己不行。

什么意思?

为什么就不能坦率一些?

谦虚的尽头是虚伪,让一些美好的元素比如主动、进取、自信、勇敢等丧失殆尽。

说到谦虚,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谦虚使人进步。可这句话越来越可疑。当你还在谦虚的时候,很多人生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还是学学王述吧:“既云堪,何为复让?”

铜雀台上妓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羊叔子即西晋著名谋略家羊祜,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在西晋与东吴对抗的年代,长期担任南方前线荆州的军政长官,以静制动,一边屯田,一边备战,大收人心,积蓄能量,于不动声色中做着灭吴的准备工作。

东吴主帅陆抗死,羊祜建议晋武帝司马炎大举征吴,并推荐王濬为益州刺史,同时以杜预为自己的后继者。这两个人,成为后来灭吴的最关键人物。但由于受到权臣贾充的反对,羊祜于生前未能看到征吴战争的胜利。

羊祜去世第二年,西晋以羊祜的方略,兵分六路进攻东吴,一战而灭之,全国归于统一。据说,得到胜利的喜报后,司马炎热泪盈眶,首先想起的是这位老将军:“皆羊祜之功也!”

羊祜在时,声名浩大。

有一年,羊祜从荆州返回洛阳述职,路过野王县。

野王县令郭奕是魏国大将郭淮的侄子。闻羊祜过境,于是前去会见,见过之后,感叹道:“羊祜不次于我啊!”

这不是废话吗?

过了没多长时间,郭奕又去了羊祜的寓所,聊了一顿后又生感慨:“羊祜比天下之人强多了!”

估计羊祜也烦了,等郭奕走了,他准备悄悄溜走。不料,刚准备好马,郭奕又来了:“让我给您送行吧!”

这一送可不要紧,一直送出了好几百里地,基本上已经到洛阳了。

后来,郭奕因擅自离开野王县境内而被免职。临罢官时,老兄又嘟囔了一句:“羊祜也不比古代圣贤颜回差啊!”

一方面,可以看出这郭奕确实有些神经质,真是没见过人才;另一方面,也道出羊祜确实是当时第一流人物。

尽管如此,到东晋时,羊祜还是被涮了一下。

王献之对王恭说:“羊祜这个人确实不错,但跟你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他不如铜雀台的歌妓!”

王献之想说的,其实是对生命独立性的看重:我是我,你是你,你再优秀,与我无关。

羊祜曾写有著名的《让开府表》,其中有句话被我们广为传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

信此言。

他那么努力了,却还遭到以老实著称的王献之的编派。当然,这不是王献之的错,而是一个时代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