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皇陵之谜(第3/4页)

为了保证科学探测的精确,考古工作者还十分艰难地在封土堆上用“洛阳铲”连续勘探,即用传统方法验证高科技手段的可靠性。

洛阳铲原是一种专门用于盗墓的工具。它的形状是一半为圆柱形的铁铲,直径5到20厘米,长20至40厘米。使用时掌握好洛阳铲的弧度非常重要,稍不留神,它就不能带起地下的泥土,无法发挥它的功能。洛阳铲的一端有柄,柄上可以接长的白腊条杆,使用时能垂直向下戳击地面,深度可达20米。利用这种半圆形的铁铲能够轻松地打人地下并将地下泥土带出至地面,并挖成一个直径为十几厘米的深井。盗墓者可以根据土质判断地下是否有墓葬,有经验者甚至可根据声音判断有无墓葬。

20世纪2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发现洛阳铲的实际作用后,才将其用于考古工作。今天的洛阳铲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来作为铲柄的白蜡条杆已被改为一节节可以套装的钢柄,可以开挖到几十米的地下。

考古工作者先后使用现代化的科考设备与传统的洛阳铲对秦始皇陵的封土堆进行了勘测。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表明,地宫就在今秦始皇陵封土堆之下,距地面35米深。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考察发现,封土堆下墓室周围有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宫墙。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长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宫墙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至6厘米,精致且坚固。宫墙顶面高出当时秦代地面很多,向下直到今封土下33米。土墙内侧还有一道石质宫墙。墓室没有进水,整个墓室也没有坍塌。

墓圹边沿建造的这圈巨大而精细的夯土宫墙,高出地面30米,顶部距封土表面最浅处只有1米左右。外墙面的9级台阶上(每级宽2米),都钻探出残瓦碎片,这说明埋人土下的墙侧台阶修有9圈长廊。

科学探测设备是如何勘探出封土堆下存有地宫呢?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导电性各不相同,例如空气的电阻率高,水和金属的电阻率低;因此,空气的导电性弱,水和金属的导电性强。在封土堆中,人工夯土的导四十二皇陵之谜电性强,含气孔较多的非人工夯土的生土导电性弱。

考古人员先在封土堆上的东西和南北两个走向上,每隔50米列为一条剖面,沿着剖面把用来测量电阻率大小的仪器插入土中来接收数据。这就相当于把封土堆作为一个大导体,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正负极进行电击,以测定封土堆深处不同部位的电阻率。

最后,把每条剖面上收集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合成为一个电阻率异常图。根据图中高阻体的位置和大小,可以看到封土堆中心下方有一大片深蓝色,这说明此处一定是一个呈椭圆状的高电阻体,以此能够推断出它是由墓室的空洞产生的。

因此,可进一步推断封土堆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地宫。并且,从电阻率之高还可以推测出,地宫没有塌陷,也没有进水。因为水易导电,一旦进水,电阻率就会降低,电阻高正好说明地宫未进水。地宫如果塌陷,里面的空气会减少,也就不会形成较高的电阻率。

这种测量可靠吗?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呢?

当然可能。那怎么办呢?用传统的方法验证。

当科学考察确定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之后,考察小组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以东的一片灌木林中,派了两名考古人员紧握一把洛阳铲奋力向下夯击。

这个挖掘点就是曾用现代物理方法挖掘的编号第八的钻孔,一直挖到30米深之时,地下突然传来“咚咚”的响声——洛阳铲碰到了硬物。这两名考古队员立即兴奋不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在近六十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区试探性地钻探了七十多万个钻孔,希望能够发现秦始皇陵的地宫。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一直收效甚微。

但是,这一次洛阳铲像长了透视眼,准确找到了神秘的秦始皇陵的地宫。

这两名考古队员兴奋地把洛阳铲从钻孔里提出,铲尖的泥土上黏着几块青石碎屑。经过仔细辨认,碎屑是石灰岩。秦始皇陵位于陕西骊山,此处出现最多的是花岗岩和片麻岩。石灰岩在整个骊山地区非常罕见,但在渭北却分布极广,这恰恰和史料中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石材取自渭北的记载相吻合。这意味着他们用洛阳铲挖到的泥土就是来自神秘的秦始皇陵地宫。

当然,仅靠这一点还不能完全确认封土堆下存在地宫,且地宫没有遭到破坏。考古人员还做了另一种测试。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秦始皇地宫记载有一句是“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汞(水银)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金属,如果地宫中存放有大量的汞,封土堆表面土壤的汞含量应高出周围土壤中的汞含量。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封土堆上汞含量的异常值是普通值的10倍左右,最高的达20至30倍。用取样机插入土中抽取土壤里的空气测量,同样显示汞异常。

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宫里放人这么多的水银呢?一是以水银制成“百川、江河、大海”的形状,营造出一个恢弘的自然景观;二是为了防止盗墓,因为汞气有剧毒,人一旦吸入高浓度的汞气,即可导致精神失常、肌肉震颤而瘫痪,以致死亡;三是可以使尸体和随葬物品保持长久不腐。

封土堆下汞的异常也恰恰证明地宫未被盗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秦始皇陵地宫真的被盗掘过,那么,地宫中的汞早就挥发殆尽了。

秦始皇陵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代帝王陵里非常引人注目。如何引人注目呢?

第一,陵园面积广大(达到五十多平方公里);第二,修陵工匠众多(曾达七十多万人);第三,陪葬墓众多;第四,宝藏太抢眼。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秦始皇陵地宫中的宝物。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汉之后,《史记》流传极广。从此书中得知秦始皇陵埋藏宝物的人难以计数,即使是没有读过《史记》的人,也会从别的渠道得知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所以,秦始皇陵的宝藏之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为秦始皇陵带来了巨大的盗掘风险。

秦始皇陵为什么要修得如此豪奢呢?修得简朴一点不是可以避免树大招风吗?

在我看来,秦始皇陵修得如此豪奢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思想观念,二是秦始皇重视,三是秦二世重视,四是秦始皇根本没想到大秦帝国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