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赵高之死(第3/4页)

第五步,逼杀胡亥。李斯被杀之后,赵高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才上演了“指鹿为马”的一幕,成为中国历史上相权愚弄皇权的经典案例。大臣们经历了“指鹿为马”事件以后,已经无人敢于对抗赵高,赵高夺取最高权力的机会终于来临了。这才发生了望夷宫逼杀秦二世的事件,赵高一跃升为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下弑君第一人。

此时的赵高已经梦想自己当皇帝了;只是他内心的极度空虚、大臣们的无言反抗,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所以,赵高出于权宜之计才立子婴。

但是,他却把子婴的头衔由“皇帝”换成了“秦王”。

赵高的权力至此已臻巅峰,但与此同时,他的一只脚也迈进了地狱之门。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上帝要他灭亡,一定先让他疯狂。当一个人疯狂到极点,他也就走到了地狱的门口。

看看上面的五部曲,就是一首赵高亡秦的“钢琴协奏曲”。

所以,后人评价秦朝速亡之时往往认为赵高是最重要的亡秦者。

第二种观点,认为赵高是“亡秦报赵”的大功臣。

赵高是赵人,他对大秦帝国的速亡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赵高是亡秦第一人。

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说:

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亡其天下。

司马贞认为,赵高是赵国公子,因为痛感赵国为秦所亡,所以,“自宫”而人秦,最终诛杀赢秦子孙,灭亡秦国。如果历史真像司马贞所说的那样,那么,赵高就是郑国第二,为了报秦灭赵之仇而“自宫”,他岂不是赵国的大功臣吗?

因此,后人谈起刘邦亡秦,认为赵高的功劳在刘邦所有大臣之上。比如《咏赵高》一诗:

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

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

诗云当年整个天下都想诛灭暴秦,甚至于没有人计较代价与得失。可见,暴秦是多么不得人心,灭秦又是何等艰难。但是,赵高先杀了扶苏,再杀了胡亥,整个大秦帝国因为赵高的杀戮而轰然崩塌。以此看来,赵高的功劳远远胜过刘邦手下任何一位功臣。因为,谁也不可能取代赵高从内部瓦解大秦帝国的地位与作用。

又如《阅(古逸史)》一诗:

大贾灭赢凭女子,

留侯椎铁荆卿匕,

奇谋与汉讵萧曹?

不及秦宫一赵高。

诗说,吕不韦灭亡赢氏王朝靠的是赵姬,促使汉朝兴起的不是刘邦手下的大功臣萧何、曹参。张良的博浪沙刺秦,荆轲的秦廷刺秦,都赶不上赵高乱秦亡秦的功劳之大。

这两首诗一致认为,赵高的一系列动作最终加速了大秦帝国灭亡的步伐。

客观上讲,这两首诗讲的确有道理。赵高从内部瓦解大秦帝国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不可能代替的。

但是,判断赵高是否为功臣不能以赵高在大秦帝国灭亡中所发挥的客观作用为标准。判断一个人是功臣还是罪人是要具体分析的。最重要是看赵高所作所为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从赵高亡秦的动机看。赵高乱秦、亡秦并非是为了报赵,而是为了个人的私欲。沙丘政变是乱秦、亡秦至为关键的第一步,赵高为什么要发动沙丘政变呢?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

始皇至沙邱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少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据此可知,赵高的亡秦贼心,一是想立胡亥为帝,二是怨恨蒙毅曾经审理过自己。

赵高的全部赌注都押在胡亥身上,只有胡亥即位,赵高才有出头之日,才有被重用的机会。

赵高犯罪,蒙毅审理,判赵高死刑,由于秦始皇援之以手,赵高才得以幸免。所以,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如果遗诏发出,扶苏即位,一定会重用蒙恬、蒙毅兄弟。这样,赵高报仇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赵高敏锐地发现,秦始皇在未立皇后、太子的情况下病故于巡游途中,而且,发给扶苏的诏书在自己手中还没有发出,这对赵高、对大秦帝国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时刻。

对赵高而言,如果篡改遗诏成功,胡亥登上皇帝宝座,自己的一生都将改写,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也许永远不会有第二次了。

借此机会,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可以报复蒙毅、蒙恬兄弟。

正是出于这两点,赵高利诱胡亥、胁迫李斯,成功发动沙丘政变。

看看赵高沙丘政变的动机,何曾有一点点为赵复仇之意?完全是为自己牟私利。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赵高是赵国人,赵国为秦所灭,就说赵高是“亡秦报赵”。因为,这种推论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测,不见得是事实。

第二,从赵高执政的作为看。赵高发动政变成功后,既没有为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着想,也没有为天下苍生着想。他的作为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不断攫取权力,二是引诱纵容胡亥。

为了不断攫取权力,赵高调唆秦二世杀蒙恬、蒙毅,杀秦始皇诸公子,杀李斯及诸重臣,最后发展到杀秦二世。赵高则从中车府令摇身一变成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族灭李斯之后当上了中丞相,杀了秦二世之后甚至于想当皇帝。赵高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大秦帝国的中枢让赵高变成了一个屠宰场。所以,秦朝速亡,赵高自然难辞其咎。当然,从另一面看,亡秦首功亦非赵高莫属。

为了达到自己攫取权力的目的,赵高千方百计地诱使秦二世荒淫作乐,不理朝政,肆无忌惮地滥用民力,大修始皇陵,大修阿房宫,闹得民不聊生。

这种作为于民何利?于国何利?因此,赵高尽管客观上加速了大秦帝国的速亡,但也绝对不能将其视为英雄,他不是“亡秦报赵”,而是“亡秦为己”。

总之,赵高是一个心底极坏之人。

世界上的坏人有两种:一种是对谁都使坏,一种是对大多数人坏,只对某些人友善。

赵高属于第一种坏人,他不仅仅对蒙氏兄弟不好,对李斯不好,对秦二世不好,赵高对所有和他打交道的人都不好。就连他的女婿阎乐,奉命去杀秦二世,赵高还怕他变卦,先扣押阎乐的母亲作为人质。如果子婴不杀赵高,赵高将来也必杀子婴。

赵高的这种心理也许源于他的经历。赵高生于隐官,从小为人所不齿。

这种生存状态使赵高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爱,他的心从小就是在仇恨中浸泡长大的。他恨这个社会,他恨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之下,赵高只懂得要爬上人上人的地位必须靠自己,他练习书法,学习秦法,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一旦有了机会,爬上了一定的位置,他就像一头贪婪的野兽,拼命地吞噬一切。他渴望权力,他知道只有拥有权力才能够让他出人头地。发动沙丘政变,杀扶苏,戮蒙氏,族李斯,弑胡亥,他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的人性一点点在泯灭,也同时为自己挖好了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