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华丽的魔鬼(第2/2页)

这一年罗贝尔不仅展示了决定大陆王位的能力,还获得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良机。公爵和盎格鲁-撒克逊皇室关系紧密;罗贝尔的姨母爱玛嫁给了英王,而爱玛的两个儿子阿尔弗雷德和爱德华年纪稍长于他。理查二世公爵统治期间,一个名为克努特的维京人霸占了王国,将三位皇室成员流放至诺曼底。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幸存的爱玛返回英格兰,嫁给克努特,抛弃了两个儿子。他们只能自生自灭。

罗贝尔公爵的父亲处事谨慎,对英格兰侄子的命运不太关心,但罗贝尔与之年龄更近,同情这位表哥的境遇。出于自己特有的洞察力,他将兄长爱德华称为“英格兰国王”,并向克努特提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要求:支付他们的抚养费。克努特一笑置之——他可不会给威胁自己王位的敌人提供食宿,于是罗贝尔向英格兰派出舰队,以此继续威胁他。

第一次进攻与其说小心谨慎,倒不如说非常特别。公元1033年,诺曼底的舰队出发,但陷入暴风雨,迅速偏离航向,结果在布列塔尼中部的法国海岸登陆。诺曼人当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罗贝尔率军登陆,迅速突袭了邻邦的领土。

公元1034年冬,25岁的罗贝尔已成为法国最有权势的领主。他聚集众多封臣,统治邻邦,胁迫一位国王,并将另一位国王送上王座——对于一个鲁莽的幼子而言,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他处在权力的巅峰,看起来即将成为诺曼底最强大的公爵之一。随后,罗贝尔在圣诞节宣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指定8岁的私生子威廉为王位继承人,同时自己即将奔赴耶路撒冷。

公众震惊之余,传言不可避免地传开,大家窃窃私语,说他出于内疚而前往耶路撒冷,这也戏剧性地证明他的确毒杀了兄长。无论如何,不管是出于内疚、冒险或是身心俱疲,罗贝尔决定出发。去往这个目的地某种程度上比朝圣的想法更加惊人。罗马或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更受欢迎,相比之下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要穿过敌对者的地区,不仅开销更高,而且危险得多。然而,公元1027年,拜占庭皇帝与耶路撒冷的法蒂玛统治者达成协议,保证通往基督教圣地的朝圣之路畅通无阻。因此,前往圣地的人数激增,众多虔诚的信徒希望在耶稣受难千年纪念日之际及时抵达圣地。

罗贝尔或许就在考虑朝圣。将公国交给一个孩子绝对称不上负责之举,但他还是决定前往,并做好自己能做的安排。他逐渐放手,让威廉扮演继承人的角色,并以威廉的名义赏赐礼物、签署文件。如今,在费康圣诞节的宫廷中,他要求群臣宣誓效忠,所有人都这样做了,无一例外、无人反对。罗贝尔对自己履行的义务感到满意,于是带上国库所有的钱,离开了诺曼底,再也没有回来。

他先穿过阿尔卑斯山,来到罗马,一路给各教堂馈赠重金,很快便获得了“宽宏的罗贝尔”的称号。假如他继续南下,将遇到第一代迁往意大利“踝”部的诺曼人。但实际上,他很可能是前往海岸,乘船向东。公元1035年初,他抵达君士坦丁堡,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在这座城市旅行,甚至面见了拜占庭皇帝。受到虚荣心的驱使,诺曼史学家称罗贝尔的财富震撼了拜占庭皇帝。离开拜占庭宫廷后,公爵继续前往耶路撒冷。他及时到达,刚好赶上庆祝圣周(Holy Week,复活节前一周)。

耶路撒冷有无数种方式让朝圣者花钱,而罗贝尔走遍了这座城市每一处。他前往圣墓教堂祈祷,折回耶稣受难走过的路。据说他的返程之旅同样舒适愉快。初夏时分他抵达博斯普鲁斯,在美丽的小城尼西亚驻足停留。然而,他在这里意外染病,于公元1035年7月2日去世。为了继续美化罗贝尔,坊间开始传言称他中毒身亡。一位诺曼史官甚至虔诚地表示,上帝带走了罗贝尔,因为“这个世界配不上他的优秀”。

罗贝尔的遗体安葬于尼西亚,直至公元1085年一个诺曼代表团将其带走。然而,这一次罗贝尔的遗体只到达了意大利,因为代表团突然得知现任公爵也已经去世,所以便将其安葬于此,保留至今。

罗贝尔短暂的统治虽然成功,但也充满争议,他鲁莽、不负责任地离开诺曼底,前往东方,导致公国再次陷入内战。更糟糕的是,他无法真正令权贵臣服,所得到的不过是幼稚的誓言,因此年仅8岁的儿子威廉要独自面对周围经验丰富的权臣,孤立无援,处境危险。经过近十年的强势领导,诺曼底再次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