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第2/4页)

到了6世纪末,用无数鲜血和金钱堆积而成的再征服之路已经被完全抛弃了,帝国如今的策略是全面收缩。63在君士坦丁堡,一名名不正言不顺的疯狂篡位者福卡斯攫取了皇位,巴尔干地区也在斯拉夫人的大举入侵之下沦陷。忍无可忍的军队士气低落、四分五裂,根本无心为萎靡腐败的政府作战。任何逃过帝国税务官贪婪之手的财富都流进了蛮族铁骑口袋里的无底洞,这似乎已经成为常态。难民蜂拥进城市,贸易几乎全面中断,杂草和废墟吞没了曾经富庶的农田。帝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再值得信赖,曾经的荣耀深埋在记忆的尘埃里。

帝国仅剩的安全地带是富饶的北非海岸。在温暖阳光的普照之下,商人们继续无忧无虑地在港口中来来往往,农民们在小麦田里劳作。这里远离暴乱和长期动荡的旋涡,帝国其他地区的繁荣景象几乎已经被破坏殆尽,君士坦丁堡有很多人开始将此处视为唯一的逃生地。元老院对他们爱好血腥征伐的皇帝感到极度厌恶,因此秘密写信给北非总督,催促他率领大军前来,将帝国从这场噩梦之中解救出来。

当这封信到达迦太基城时,总督对信中的内容十分感兴趣。他在这片安逸的乐土上居住了太久,无论如何,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不适合四处奔波,因此派出自己的儿子希拉克略带领北非船队,代替自己夺取王位。

这位年轻人知道自己必须迅速行动。过去的每一天都让整个帝国进一步跌入毁灭的深渊:此时君士坦丁堡正集中全部精力展开一场大清洗,用血腥屠杀剿灭可疑的不同政见分子,波斯国王库斯劳二世利用这个绝佳时机大举入侵。波斯军队只遇到了士气低迷的帝国军队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便迅速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深入拜占庭腹地,甚至已经扩张到埃及。不久之前,从拜占庭的城墙上望去,能够看到波斯的营火;随着恐慌席卷整个都城,瘟疫卷土重来,预言中可怕的世界末日到来了。

正是在此时,随着都城的人民陷入狂热,希拉克略到达了帝国的港口,巨大的旗舰缓缓停泊靠岸。看到如此巨大的船队,一名君士坦丁堡的暴民私刑处死了前任福卡斯,并将其残缺不全的尸体在都城的街道上拖行。希拉克略在饱经战火破坏的宫殿中小心翼翼地前进,审视着这濒临破裂的帝国。拜占庭已经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国土,所剩下的也只是衰朽和贫穷,但它深刻的根基依然存在,希拉克略已经开始了他的宏伟计划。过去的帝国已经彻底消逝——但这丝毫不会动摇他的信心。他的使命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舍弃过去,拥抱未来。拜占庭再也不会重蹈覆辙。

帝国宫殿之外漫无目的游荡的人群沐浴在公元610年10月的阳光中,等待着一睹他们新皇帝的荣光,但对此并不抱多么明确的期待。他似乎来自神秘之地,就好像他们旧时异教神话中的雅典娜,从天父宙斯的头颅中诞生。他周身环绕着胜利的光环,不可否认,他的外表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拉克略大约36岁,满头金发,身穿光亮的铠甲,身上没有一个地方看起来不像一位君王,就好似一位新的阿喀琉斯诞生在了拜占庭的黑暗时代中。这位新皇帝精力充沛,执政勤勉,甚至在最为绝望的境地中,也有鼓舞人心的能力,他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拯救帝国的伟大使命中。

新皇帝所要面临的挑战是十分艰巨的。曾经十分强盛的帝国军队在敌军面前好似一盘散沙,希腊已经在斯拉夫人的大举突进之下彻底沦陷。大批难民涌入君士坦丁堡,不久坏消息随之而来,他们对此感到难以理解。起初只是时而传来怀疑的低语,但消息就像熊熊燃烧的燎原之火一般扩散开来。圣城耶路撒冷已经落入波斯人之手,圣物真十字架也已经遭到泰西封的火神崇拜者的掠夺。64耶路撒冷的所有男性居民都已经遭到屠杀,女人和孩子全部被卖为奴隶。

自从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以来,帝国还未曾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性打击。全知全能的上帝显然已经收回了他的庇护之手,允许异端掠夺基督教世界最为神圣的圣物,如今拜占庭因为曾经的狂妄自大而遭到了惩罚。波斯军队所到之处,一切抵抗土崩瓦解,走投无路的居民只能四散奔逃,逃离这可怕的强大敌人。波斯国王一路高歌猛进,将触角伸向埃及,公元619年,他开始了吞并埃及行省的计划,夺取帝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延续六个世纪之后,获得免费面包的日子画上了句号。从此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不得不从色雷斯运来小麦——就像其他货物一样,付钱才能购买。末日似乎马上就要来临,随着强大的波斯敌人兵临城下,希拉克略制定了十分明智的策略,抛弃君士坦丁堡,将都城转移到他的家乡,北非迦太基。或者可以说,至少他曾经做出过这个决定。当惊恐万分的人民请求他留下来的时候,希拉克略机智地表示同意维持现状,因为他们曾经发誓接受需要做出的任何牺牲。

希拉克略已经从过去的五十年中学到了足够丰富的经验。他是在人民欢呼的浪潮中登上皇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采用墙头草般的政治策略就能行得通。帝国如今的形势可谓危如累卵,他明白前方的路途漫长而艰险,并且危机四伏。就他个人而言,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手下没有能力强大的官员,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最重要的是缺乏资金。帝国的财政已经彻底崩溃,甚至无法为士兵偿付已经十分微薄的军饷,更没有能力雇用花费高昂的雇佣兵。如果事态真的有任何恢复的希望,资金无疑才是最为关键的资源,为了得到财政支持,他第一次选择向教会求助。

理论上来讲,教会的牧首和皇帝处于同一个神圣意志的两端,皇帝是上帝的国度在俗世的精神领袖和世俗执行者,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常处于一定程度上的敌对状态,因为双方都在试图躲避对方的干扰。皇帝受政治现实的驱使,需要一位行事圆滑的牧首,但教会通常对皇帝充满警觉,不惜花费巨大代价提醒皇帝他们的地位不容忽视。帝国的角色是人为实现的,并非凭空创造出来的,教会的政策和来自牧首的嫉妒让他们对自己的理事会保持着高度戒备,拒绝一丝一毫来自帝国的干涉。保证这样的制度毫无疑问需要长期保持绝对的警觉,但这也导致了有时教会和国家无法在合作的同时信任对方。

当希拉克略与牧首塞尔吉乌斯会面,并且将紧急形势一一告知,牧首当即答应将教会的全部财富如数交出,并且将一批数量巨大的金银盘也上交给皇帝。这一举动显得尤其震撼人心,因为希拉克略曾经违反了很多宗教戒律,最近又迎娶了他的外甥女玛蒂娜。牧首已经机智地洞察了这一切有失检点的行为,但鉴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他决定慷慨奉献,暂时解决帝国的财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