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地之战(第2/3页)

很快,第二个骑士团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早在11世纪之初,就有一群朝圣者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医院来照看旅行者。耶路撒冷陷落的前一年,所有的基督徒都被赶出了城市,医院也随之关闭。但十字军占领城市后,位于耶路撒冷旧城的拉丁圣玛丽修道院(Abbey of St. Mary of the Latins)决定再建一所医院,供奉福音书的作者之一圣约翰。他们的正式名称叫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Order of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成员身着黑袍,左袖上缝有白色十字,十分容易辨认。

这些修道士有一个更著名的称呼,叫作“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他们认真对待耶稣基督的指示,善待社会中遭到忽视的群体。对病人尤其是穷人——他们称之为“圣洁的贫穷”——他们会给予特别的关照。那些无床可睡的男女会得到慷慨的招待,被赠予新衣服,享受带有肉类和酒水的丰盛饮食,这一切都由骑士团成员出钱。随着朝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骑士团也越来越壮大。到1113年,医院已有超过200张床位,组织被正式承认为宗教团体。到了12世纪,随着保护和照顾朝圣者的需求越来越强,尽管成员们从未放弃最初照看病人和穷人的使命,但集团逐渐开始了军事化转型。

两大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的存续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们满足了鲍德温二世及其继任者最迫切的需求,是坚韧不拔、一心守护十字军国家的国际战士团体。

对耶路撒冷更直接的帮助,来自1122年的新一批东征者。鲍德温二世的迫切请求并未被忽视。教皇卡利克斯特斯二世(Calixtus Ⅱ,1119—1124年在位)卷入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纠纷,96无暇组织东征,但他把求援信转交给了威尼斯总督。

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三个意大利海上共和国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回应有些令人尴尬。热那亚和比萨到尘埃落定之后才派去船队,而威尼斯则根本没有参加。要不是还有博希蒙德,作为教皇的所在地的意大利就要彻底缺席了,而博希蒙德家族本身也来自法国。威尼斯总督多明尼各·米迦勒下定决心要以全球最古老、最富有的共和国的姿态,弥补最初的缺席。总督大开国库,派出了120艘战舰,募集了1.5万名士兵,于1122年8月8日起航了。

然而,米迦勒总督没有直接驶向巴勒斯坦,而是决定绕点儿远路。通过支援十字军国家,他重塑了威尼斯在基督教世界的声誉,那么顺路劫掠一下也无伤大雅。毕竟,坐拥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浪费时机也是一件憾事。拜占庭人最近限制了威尼斯人在帝国的贸易特权,而帝国的科孚岛(Corfu)就在现今的希腊西北沿海,离支援路线不算太远。97他们可以顺便替上帝行使职责,惩罚拜占庭人,充实自己的荷包。

然而事实证明,科孚岛是个难以拔除的硬钉子。在徒劳地攻击了城墙几个月之后,威尼斯人不得不挤在岩石海岸的帐篷里度过难以忍受的寒冬。春天的到来让士兵们心里舒坦不少,但巴勒斯坦新传来的噩耗却迫使他们放弃了这次围攻。

在米迦勒总督忙于报复的时候,东方的形势岌岌可危。在威尼斯舰队离开祖国起程后不久,埃德萨伯爵试图扩张领土,鲁莽地带着一小群骑士向南进攻阿勒颇。在一场暴风雨中,基督徒无意撞见了埃米尔的大军。烂泥中的马匹毫无用武之地,他们被对手一网打尽。鲍德温二世为了减少损失,出兵援助埃德萨伯爵,但是他同样遭到伏击,成了俘虏。

耶路撒冷国王被俘虏,这给所有的十字军国家敲响了警钟。当地的亚美尼亚基督徒不愿意再次被穆斯林统治,他们立刻组织了大胆的营救行动。大约50人伪装成修道士,潜入了鲍德温被关押的城堡,短暂的激斗过后,他们控制了守军。

然而,他们还没有获得自由。这里位于土耳其腹地,毫无疑问,前来收复城堡的军队很快就会出发。由于国王太出名了,无法隐姓埋名,所以最后的决定是让埃德萨伯爵逃回十字军国家搬救兵,鲍德温二世则留下来据守城堡等待救援。

伯爵几乎就要成功了。他只带了两名同伴,白天躲藏,晚上行动。虽然躲避了数十次搜捕,但他差点儿被幼发拉底河拦住。伯爵没有学过游泳,只能用两个充气的葡萄酒囊当作漂浮物。他的同伴则更加严格,试图拖着他游泳,最后成功把快要淹死的他拉到了对岸。

他们匆匆拼凑了援军,但是出发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鲍德温二世尽了最大的努力坚持,但土耳其大军设法突破了一面城墙。作为抵抗的惩罚,除了国王之外的所有人都被扔下了城墙。随后,国王被关到了一个防备更严密的监狱里,几乎不可能再逃跑了。

鲍德温二世被围的消息给了威尼斯总督一个撤围的好理由,毕竟围攻的难度比预期大了许多。他匆匆赶往巴勒斯坦,而他的到来驱散了海外之地上空的末日阴霾。国王不在,导致法蒂玛王朝又一次入侵了耶路撒冷王国,但剩下的基督徒英勇抗击,打退了他们的进攻。更妙的是,威尼斯舰队及时赶到,追上了法蒂玛的海军,并彻底摧毁了对方。

米迦勒乘胜追击,驶入了位于现今黎巴嫩海岸,由穆斯林控制的港口城市提尔,将其团团围住。在十字军的夹击下,提尔守军坚持了一年多,最终还是于1124年夏天投降了。巴勒斯坦北部的最后一个重要港口终于被基督徒占领。威尼斯总督可以凯旋了。

耶路撒冷王国实力的大幅增强,主要得归功于米迦勒的支援。那年晚些时候,甚至连国王都被放了回来。阿勒颇的埃米尔身中毒箭而亡,幸运的是,继任者希望与十字军保持良好的关系,于是与耶路撒冷王国交换了俘虏。得知自己不在期间王国形势反而好转的鲍德温二世就这样尴尬地返回了首都。

十字军国家站稳了脚跟,而阿勒颇的酋长国却陷入了混乱。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鲍德温二世无法像前任国王一样对封臣施加影响。由于缺乏强硬的铁腕手段,各领主从一开始就互相竞争、争夺地位,大大伤害基督教的事业。新任安条克亲王不仅没有抓住时机进攻阿勒颇,反而令人费解地入侵了东北部的埃德萨伯国。这次袭击不仅削弱了十字军国家的实力,还让阿勒颇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大好时机就这样溜走了。

某种程度上说,这段经历正是鲍德温二世统治的缩影。他是个活跃的领袖,用心良苦,也有足够的能力。但他缺乏魅力,长期以来运气都很糟糕。耶路撒冷王国在没有他的时候取得了胜利,他的封臣既不聪明又不忠诚,但这些都很难归咎于他。不过,到1131年他逝世的时候,十字军国家正被前所未有的强大敌人压制和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