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啤酒馆暴动(第2/7页)

在啤酒馆侧厅里出现的紧张僵局中,希特勒变得更加咄咄逼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接受分配给他的职位,”希特勒挥舞着手枪大声咆哮道,“否则就没有权利活下去。你们必须同我一起战斗,同我一起取得胜利,不然就同我一起死去。如果出现差错,我在手枪里留下四颗子弹。如果你们背叛我,三颗子弹留给你们这些合作者,最后一个子弹留给我自己。”说罢,希特勒突然举起勃朗宁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部。

自暴动开始卡尔就一直沉默不语,内心充满了“反感与仇恨”,此刻也终于开口说话了:“你可以逮捕我,你可以叫人枪毙我,也可以亲手枪毙我,是死是活已经无关紧要。”

希特勒一时无计可施。10分钟已经过去了,执政三雄并没有按着他事先策划的那样配合行事。他手中的王牌——鲁登道夫还迟迟没有到来(希特勒已经派舒伯纳-里希特前去接他)。他的暴力威胁、自杀威胁以及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呼吁,所有这些手段都没能打动他们加盟他的冒险活动。希特勒这位鲁莽冲动的暴动者只剩下最后一个武器,也是他最强有力的武器——那就是他的声音。

希特勒吩咐手下人把执政三雄看管起来,不允许他们相互交流,然后又回到了大厅,只见市民啤酒馆大厅里女服务员仍在忙着把一升容量的啤酒杯摆放到各个餐桌上。此刻又响起了一片呼喊声:“牛仔伎俩!”“墨西哥!”“南美洲!”希特勒又开了一枪,让众人保持安静。

这回希特勒又使出了看家本领。他站在大厅讲台上,看见黑压压的听众像地毯一样在前面铺展开来。他立时精神倍增,开始了演讲。他以平常那种福音传教士般的演讲风格,阐述自己想要建立由巴伐利亚人领导的新政府计划。他说时候已到,应该立即“向被称为柏林的那座无宗教信仰的巴别塔进军。我们必须动用巴伐利亚的所有力量……去挽救德国人民。”就在整整五年前,希特勒指出,宣布进行1918年革命时德国蒙受了极大的耻辱,“今天那种耻辱应该结束了”!9刚才还在嘲笑他的现场听众此刻热烈地高声欢呼(《慕尼黑报》称之为“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在另一个房间里,卡尔、洛索和塞瑟尔正在为最后的选择而煞费苦心。”希特勒回忆说。“我现在问你们是否同意我提出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案?你们可以看出来,我们不是受个人动机或个人利益的驱使,而仅仅是为了在最后时刻为祖国而战斗。”现场又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最后,希特勒又呼吁听众关注一下比较敏感的当地问题:“在一个自由的德国,也为自治的巴伐利亚留有一席之地。有一点我可以对你们讲清楚:今晚开始德国革命,不然明天拂晓我们全都会死去!”10

现场听众群情激昂。仅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希特勒的雄辩演讲就赢得慕尼黑现场大部精英人士的支持,其中包括刚才还不以为然地称他为“不成熟的领袖”的那些人士。“这是一次出类拔萃的演讲”,当时在现场的历史学家卡尔·亚历山大·冯·米勒这样写道。“他仅仅说了几句话就使在场的听众改变了立场倾向,就好像把手套翻了个里朝外。希特勒离开大厅时,在场的听众一致赞同地对卡尔说,如果他参加希特勒的政变活动,就会获得每一个人的支持。”11

似乎故意晚到一样,就在这时,列日之战和坦能堡之战的雄狮鲁登道夫走进了大厅。随即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呼喊声:“注意啦!”“嗨尔!”尽管身穿便服,可谁都能认得出这位身姿笔挺的将军。他仅仅一露面,大家便都情不自禁地起身表示敬意。鲁登道夫穿过人群迈步向侧厅走去时,仿佛拥有光荣历史的正义德国已经铁定赞同这次暴动事件。

希特勒跟随鲁登道夫来到了侧厅。卡尔、洛索和塞瑟尔刚才听到了热烈欢呼声,心里明白了现场听众的立场倾向。他们还在犹豫不定。鲁登道夫对执政三雄说道:“我和你们一样对发生的事情感到吃惊。”12实情可能并非如此,但是鲁登道夫显然感到必须面对已经出现的新的事实。“木已成舟”,他说道,“重要的是祖国和种族主义事业。我只能奉劝你们和我们一起投身于这个事业中去。”

鲁登道夫两眼直视他那位德国将军同仁,然后说道:“好吧,洛索,让我们一起干吧。”洛索似乎觉得必须服从德国在世的最伟大军人发出的命令。洛索眼含热泪,咔嚓一下打了个立正,说道:“阁下的意愿就是我应该服从的命令。”13随即他们两人相互握了握手。塞瑟尔只是一名上尉,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也握了握鲁登道夫的手,这是典型的默认方式。

只有卡尔还坚持自己的立场。希特勒又催道:“事情已经做了,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外面的人群会“把你扛在肩上”,14希特勒最后这样开导卡尔说。这位含糊其辞的执政官终于找到了一个接受希特勒所委派的巴伐利亚执政官职位的途径:“先生们,到最后我们都是君主主义者。我接受(领导巴伐利亚的)执政官职位,为(已被废黜但有可能复位的)国王效力。”

从希特勒的情绪和表情看上去,他已由焦躁不安的革命者变成了兴高采烈的学校男生。他坚持说他们要把最新建立的联合团结关系带到公共舞台上去。有位现场目击者说,希特勒返回大厅时,“面带喜色”。显然,希特勒已经赢下第一个回合。

但是只获得这样的胜利还不够。希特勒需要将他的行动置于一定的历史情境当中,在更大的时间框架内体现其诉求,证明其意义。希特勒对现场听众慷慨陈词道:“今晚我要实现五年前的今天我所做出的承诺——那时我躺在一所陆军医院里,双目失明,受伤致残,长期不得安宁,也从未放弃。那时我就决心要一直坚持到‘(1918年)十一月罪犯’们被推翻,坚持到德国人民在当今多难德国的废墟上再次崛起,怀着民族崇高自豪感和巨大力量,怀着自由和欢乐。阿门!”

希特勒的话语再次博得暴风般的欢呼声,尽管这只是希特勒篡改历史的一个绝妙例证。使他暂时失明的毒气袭击从未使他受伤致残,此后他再也没讲过这样的话。大多数历史学家对于希特勒自称发誓要逆转不久前刚爆发的那场革命进程一事持有怀疑态度。他更有可能是在宣扬他已为自己编造好的一种神话。但是在市民啤酒馆中,当时无人知晓这一点。

鲁登道夫也帮着鼓动煽情,声称“深为当前这一重大事件所感动”,并准备再次披挂上阵,为国尽忠。“今天我们冒着最大的风险。……此时此刻是德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5鲁登道夫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