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世态炎凉(第2/2页)

兰方就算改了,好歹只是阻止短期旅游签证的人涌入公寓市场罢了,但这样可以让游客觉得兰方的治安更好更规范、不容易收纳外国偷度来的盲流,对于提升兰方的旅游业逼格绝对有好处。

换句话说,后世迪拜搞这一手都没有瑞士人成功,所以迪拜才落下了那些“去迪拜捡垃圾月入三十万/去迪拜乞讨月入五十万”的段子。

顾鲲绝对不会允许未来的兰方旅游市场被这种段子污名化的,哪个自媒体敢先造这种谣,他就让他投资入股的那些互联网大佬彻查,让那些小便没有立锥之地。

外国流浪汉想混到兰方都不可能,天罗地网没地方住,几天就逮住遣返了。

陈克深入领会了一会儿领导的意图,立刻觉得眼前一亮,连忙表示会立刻深化。

顾鲲稍微提点了几句,随后又有与会的其他工作人员群策群力帮忙核算,就拿出了一份更加具体的置换方案。

“就这样吧,价钱可以再核算一下,到时候分阶段试行。看哪个方案选的人最多,那就是价钱给高了,后续阶段调整到各个方案基本平衡。”

顾鲲觉得还挺满意,便拍板吩咐,然后就起身准备离开。

“顾先生,不用过工作餐再走么?您来指导工作,我们都没给您接风……”孙副部有些不好意思地赔笑挽留。

“不用了,几步路而已。”顾鲲回绝了姓孙的留饭,拿起自己的遮阳帽,路过陈克身边的时候,语重心长地拍着肩膀低声吩咐了一句:

“我这人不贪,但这些年兰方全国的地皮,变得越来越值钱,那都是我努力的结果。其他人,都是跟着仙及鸡犬,我们要鼓励奋斗,不能鼓励抱大腿、天生运气好不劳而获,掌握好尺度吧。”

“明白。”

……

几天之后,相关的补偿文件就开始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往外流传了。

一时之间,成了自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普通国民最关心的、事关生活前途的事情。

“听说了么,好像是不管之前自己家里有多少房子,光是为了买断以后不得再私自挪用变更土地用途、国家就肯给每个国籍户口200平占地面积的白送建筑许可权呢。”

渔港区的平民窟里,好多人都在传说这些消息。刚刚回港靠岸的刘民,免不了也被灌了好几耳朵,有手下轮休的水手聒噪的,也有他老婆汪菡絮叨的。

没错,这个刘民,就是当年顾鲲白手起家前的邻居、顾鲲重生之初就问他借过钱,还租过船。只是当时这家伙怕老婆,心术不正,借顾鲲钱时就怀着“等他还不出钱就把顾家祖传的破渔船典了”的邪念,所以顾鲲发迹之后当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一点都不会提携他了。

(注:不仅是有邪念,还是有铁证的,因为顾鲲上辈子就欠钱把渔船典给对方了)

当然顾鲲也懒得对付他,毕竟这种小鱼小虾没有威胁,也没有陈明诚和朱敬业那种汉奸行径,让他自生自灭就行了。人家这辈子没有客观显性的得罪顾鲲劣迹,对付老邻居反而会让顾鲲留下刻薄寡恩的恶名,犯不着。

所以自己勤勤恳恳滚雪球种田、加上这些年整个兰方的渔业在顾鲲的提携下销路很好,所以刘民靠自己的积累,就发展到了好几条上千吨的渔船、近千万人民币家产了,手下雇佣的人也超过了五十人——只不过兰方本国公民已经减少到了八个,都是船长、大副之类的要害岗位,普通水手都换成了马来西亚过来打工的外劳渔民,还有少数华夏各大群岛来的外劳渔民。

没办法,谁让兰方人普遍有钱了些呢,再肯过普通水手苦日子的人口,正在急剧萎缩,没几个人肯艰苦奋斗了。

刘民家财产和雇员虽多,人口却不是很多,此刻他一听是按照国籍人头计算‘土地挪用买断补贴’的,就有些不甘心:

“具体面积多少?我们家那些用作码头、栈桥的地皮,未来不能改成住宅建筑用地了么?加工乌鱼子、海苔那些的干货工场呢?”

兰方之前地皮不太值钱,所以渔民家里的土地也是挺多的,只不过不是盖房子或者种地的,大多是晒场和海鲜加工场,比如做海带紫菜海苔乌鱼子,就要很大的场地晒干。

原先兰方官方也不管私有土地的用途变更,但现在看起来,未来都是要规划的,不符合市容的东西就不让改建了,这对于囤了一些地皮却没有提前盖成房子的人挺不利。

顾鲲这是摆明了要控制兰方全国的住宅和酒店供应量了,不让更多供给涌入、将来拉低了房价。

但他的控制,显然是建立在确保有国籍的人每个人都能住的很舒服,还能当包租公。只是有些之前就有地皮的人会不甘心。

“谁说不是呢,这顾鲲真是心狠手辣。”刘民的老婆也不由哀叹。

然而,他们手下的船长/大副们纷纷拥护劝说:“老板,老板娘,我看这挺不错了,就算你们房子够住了,旧寨就1比1面积置换掉,你们补偿的那个人均200平占地面积,还能置换成酒店的客房呢。

我看文件上说得很明白,200方占地、600方建筑的许可权,可以置换成450方的多层洋楼、360方的高层豪华电梯公寓、或者300方的三星级酒店客房、250方的四星级酒店客房、200方的五星级酒店客房。

建设部门还会成立统一的国民酒店公寓持股管理单位,确保选酒店客房产权的公民,可以得到‘保证每年至少50%时段出租率’的兜底,实际出租率高于兜底的还按实际算、扣除酒店管理费后,个人可以拿到房费六成的收入。这么好的待遇,以后谁还打鱼啊,躺家里收租多好。”

很显然,绝大多数兰方人都对这个计划还挺满意的,他们也没更大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