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男人亲自花钱(第2/2页)

这增长率也太夸张了。

罗海莉琢磨了一下:“每月十几万大陆游客来,奢侈品带货消费人数目前大约是七万乘以七成的陆客比例,也就是五万人——相当于40%来兰方的大陆游客,都有带奢侈品。看来还有挺大的增长空间。”

顾鲲:“不是这么算的,40%不少了。男人女人一起出来,可能只有一个人负责买东西,小孩更不会亲自买了。40%的人次不是关键,关键是人均消费金额,现在来消费的人人均才两万七——这已经相当于是‘一户’来兰方旅游的总购物了,买一套阿玛尼的西服都不够,这里深挖的空间大了去了。”

估计大多数人也就是买几套化妆品凑数的,每月五万大陆奢侈品购物客里,真正花五万十万买珠宝名表西服名包的,估计只有一两万人吧,全靠这些人的高消费把平均数拉高了。

罗海莉想了想,也并不失落:“上升空间大,正好显得出你将来植入式代言的威力,要是奥运会后,国内成功男人都以穿你穿的西服为荣,把大家对档次的认识统一起来,肯定会暴涨一波的。

对了,我们不如去那边卖男装的连卡佛看看吧,我一直奇怪,连卡佛好像是个香江的专卖店品牌吧,你怎么把它吸收到银泰购物城里来了,那又不是时装珠宝本身的品牌,这相当于在宣传别人的牌子吧?”

连卡佛这个牌子,男人基本上都没听说过,但是2010年以前就买过奢侈品的女人肯定知道。那并不是“爱马仕/普拉达”同类的奢侈品品牌,而是一个“奢侈品专卖店”的品牌。

换句话说,在连卡佛的店里,会有爱马仕/普拉达/香奈儿的铺位,它本身是一个专精于只给奢侈品提供专柜的集中购物中心,只是规模很小,只卖奢侈品,其他一概不许入驻。

2000年的时候,内地沪江和京城都已经有连卡佛了,所以罗海莉念书的时候在沪江也见过,只是那时候买不起,但她好歹知道这是一个香江的连锁店品牌。

“连卡佛有一部分股权,是我98年干掉孔尚忠的时候,随手低价拿来的。那时候孔尚忠刚嗝屁,他的资产都被贱卖处置,又赶上东南亚金融危机,没花多少钱。

我对它只是工具人一样暂时利用一下。毕竟银泰根基太浅,又是内地的购物中心品牌。所以初期我觉得搞一个‘二级入驻’,用知名度高的小而美精品奢侈连锁店,带动大型购物城,会比较好一点,大陆游客也容易接受。

过个三五年,我就会渐渐撤掉的,未来不会再需要作为中间环节存在的‘精品集中连锁店’,奢侈品牌直接与大型商城签约专柜就行。连卡佛就是拿来废物利用过渡一下的。就跟加莱亚佐、麦昆这些设计师从大牌独立出来之前,需要用大牌镀镀金一样。”

顾鲲对所谓的“香江商业零售精品老字号”都没有丝毫感情,利用完了任何时候想死都能让他们死。

一言以蔽之就是工具人,目标感非常明确。

有点像“我要捧自己的素人明星出道,但是一时之间又捧不红,就先把他塞到某个当红组合里面,让他跟着组合一起红,再把用过的工具组合扔了”的套路。

尽管在娱乐圈这么干有点不地道,而且捧了也不一定红,但至少比不这么捧红的概率高。

而且奢侈品这种行业,又没什么人品和良心可言,顾鲲对这个行业也没有感情,他只是要逼着那些虚荣的、非在奢侈品上花钱不可的国人,“与其把钱送给洋人,还不如送给我”罢了。

只要档次定位立起来了,其他不重要。

2000年,互联网时代才刚崛起,奢侈品牌的自媒体属性也才刚刚有萌芽,并没有被业内充分发掘。

娱乐业的组合都还不红,还有不少个人出道的歌手明星,这就是名声套利红利没有发掘彻底的代表。

过几年,等经纪公司都想明白了,再也不捧不忠的个人,全部捧组合之后,那才算是其他人跟上了顾鲲此刻的思路。

先人一步,总能在名誉定义权逼格定义权方面捞到额外好处的。

“没想到连卡佛这牌子到了你手上,都成了用用就扔的工具,真是可惜了。”罗海莉还是有点惋惜的。

她并不知道,未来电商会侵蚀掉一切介于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奢侈的购物城或许还能活下来,但作为中介的连锁店品牌是活不下来的。

两人又逛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到连卡佛里那家乔治·阿玛尼的专柜看看,然后就走人。

微微出乎罗海莉意料的是,乔治·阿玛尼的专柜里,正在付款的人居然不少,甚至还有人排队。

“这么多人买阿玛尼?比买珠宝的人都多了吧。用三四万块钱买个一两克拉钻石项链的钱,来买一套西装?真是舍得,看样子还都是华人。”罗海莉不由好奇。

隐约之间,她听到旁边不远处几个女游客在吐槽:“咦!那不好像就是那个经常在恶心画面上出现的家伙!跟一群洋妞不清不楚!”

罗海莉惊讶之余,不由仔细观察,这才发现这家阿玛尼专柜里,排队付钱的居然绝大多数都是西装革履的男人,是男人们亲自在付钱。

这着实挺罕见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哪怕是男人的衣服,也是女人帮他们买的。除非是那种到兰方来享受娱乐业、并不会带自己老婆女友来的男人,才会自己买衣服。

换言之,不是不能带女伴,而是不能带老婆,得带情人或者逢场作戏露水姻缘玩玩的女人。

看来这里的营销对于吸引男人还是挺成功的。

这一幕,连顾鲲都觉得有些好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