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功的皇帝,失败的父亲(第6/6页)

紧接着,康熙皇帝削去皇八子胤禩的贝勒爵位,废为闲散宗室,将一批有牵连的人夺爵的夺爵,降级的降级,幽禁的幽禁,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一一做出惩处。其中,包括那些按照他畅所欲言的命令,推举胤禩为太子的人。他再一次警告自己的儿子们,必须遵照自己的指示办,要不然,有一天自己死了,这帮儿子就要把父亲的尸体放在乾清宫内,然后,穿上盔甲拿起刀枪去抢皇位了。

这里,围绕着太子名位,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疑案——康熙为什么要大家推举太子,又坚决将几乎众望所归的皇八子胤禩排除出局?他历数胤禩的罪恶,包括他妄博虚名,庇护奶妈的丈夫,他的母亲出身微贱,他的妻子是个嫉妒成性、凶悍异常的女人,导致胤禩没有生孩子等等。所有理由都很可笑,差不多没有一条是能够成立而构成罪恶的。那么,康熙到底想干什么?

当时,在康熙十来个成年的儿子里,除胤禩自己外,皇长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全部冒着被皇帝处罚的风险支持他做太子;大学士马齐、遏必隆的儿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皇帝的表弟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明珠的儿子揆叙、汉大臣王鸿绪等人也一致推举他,他们的推举获得几乎所有人的赞成。

在皇亲国戚中,皇帝的舅舅佟国维表现得相当另类。

他宁愿得罪皇帝,也要坚持立皇八子胤禩为太子。后来,在皇帝明确表示准备第二次立胤礽为太子时,佟国维坚持认为胤礽不如胤禩。须知,在当时,这是要冒极大风险的。不要说从此成为太子的死敌,就是不同意皇帝的决定,也是一项可怕的罪名。皇帝已经老了,时常闹毛病,太子殿下随时都可能成为新皇帝。一旦出现此种状况,就不仅仅是一个人人头落地的问题,而是整个家族甚至更多人将会万劫不复,其令人恐惧的程度可想而知,为此,佟国维理应也在事实上受到人们很高的赞誉。

在当时众多的皇亲国戚中,佟国维大约是文武双全、威望最高的一位。康熙皇帝曾经在相当长时间里,对他恩崇备至。从佟国维一生行事判断,此人显然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投机小人。康熙皇帝疏远并冷落他,就是在他坚持推举皇八子胤禩之后。由此可知,这位胤禩必定有过人之处,方才能够得到如此坚定而广泛的支持。仅仅用他善于收买人心来解释这种情形,是康熙的意思,却并不一定是事实。他本人更不是像后来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不堪。那些描述,以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是非为是非,基本可以归于胡说八道之属。中国文人习惯于以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观念,跪拜在胜利者面前称颂赞美。尽管他们自己也很清楚,那许许多多胜利者中,许多人根本就配不上那些称颂和赞美。

仔细检视这场太子风波的前前后后,有众多资料表明:康熙此时并不是要选一个众望所归的人做太子。很有可能,越是众望所归,他越要将其排除出局。因为,他特别害怕大权旁落,特别不希望除自己之外,再出现一个政治中心。这种表示,在他此阶段的谈话中,几乎比比皆是。这是他出尔反尔等许多作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当时的朝鲜史料中,认为此时的康熙皇帝处事特别颠三倒四,甚至殴曳大学士马齐,几近疯狂。当时,康熙接近六十岁,不知是否和更年期综合征有关,使他显得很乖戾,对身边的人和权力特别神经过敏。

权力这玩意儿,还真的是可以让人丧心病狂。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皇帝下令第二次立胤礽为太子。他的理由是,太子以前被诅咒,迷失了本性,如今疯病已经痊愈。他召集来几位亲王和满洲大臣,告诉他们说:自己梦见孝庄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的神情特别闷闷不乐,与平时大不一样。太皇太后是因为太子被冤来给我托梦的。而且,那天抓太子时天色突然变暗,那时,我就觉得什么地方不对。现在,太子的病好了,是我的福气,也是诸臣的福气。因此,复立为太子殿下。

在后来的岁月里,皇帝采用了盯人战术——他自己走到哪儿,就把太子殿下带到哪儿,一天十几个小时,不让太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在三年半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这哪里还是生活,根本就是苦役,对双方都是绝对的苦役。终于,在这种苦不堪言的境地中,皇帝累了,而太子殿下则已经不仅仅是累。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皇帝从热河匆匆返回北京,驻于畅春园。在他的命令下,太子殿下和诸皇子匆匆进入澹宁居。康熙开口便宣布:皇太子胤礽狂疾未除,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遂第二次废黜太子。

朝鲜史料记录说:太子殿下被皇帝每天拘在身边,痛苦不堪。他想象着弟弟们在外面的诸般快乐,常感自己生不如死。后来,好不容易皇帝到承德避暑去了,太子殿下全面自由,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派遣诸路人马,分赴一十三省富饶之地,为他勒索钱财,搜寻美丽女子。稍不如意,便找借口将令他不开心的官员罢官去职。最后,“上至内阁,下至部院,随事请托,必徇其私而后已”。(《李朝实录》,肃宗三十八年十二月癸酉)

据说,太子殿下经常对亲近的人说:古今天下难道有四十年的太子吗?的确,他说出了一个事实。而康熙皇帝也实在不想要他这个四十年的太子了。于是,皇帝将那些曾经接受太子托付,为他徇私帮忙的部院重臣一一抓进监狱,以极端严酷的刑罚惩治被认为阿附太子的重臣,如刑部尚书齐世武的身体被用大铁钉钉在墙上、呼号数日而死等等。然后,康熙再一次把太子殿下幽禁起来,他说:前一次废太子时,自己气恨异常,这一次,则是毫不介意,谈笑处之而已。

很难想象,他怎么还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