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十)(第2/2页)

邵清就在陕西,以提点学政副使名义,负责蒙学方面的工作。陕西是韩冈的根据地,蒙学的基础很好,气学的根基也深厚,而且比起富庶的江南、京畿,陕西的百姓对丁税减免看得更重,富户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地位而不是财富,邵清去陕西,工作更好展开,立功也会容易许多。

而田腴在教学上更出色一点,加之他编修过的著作,比邵清还多了一个《幼学琼林》,所以被韩冈推荐到天子身边,负责教授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

一个已经成了路一级的监司官副职,一个是天子身边人,不论哪个都是让成千上万官员羡慕不已的好差事。不过这些差事,也都不是轻松的活。

“腴为侍讲,万一失职,免不了要为天下人斥骂。”田腴叹道。

“诚伯安心,天子如今年幼,再大一点,会有所改正的。”

“……但天子已经不小了。”田腴沉默了一下,忽然说道。

韩冈本还在微笑,只是看见田腴的神情,忽然感觉不对,神色一下郑重起来,沉声道:“皇帝还小,还得过几年才是。”

田腴摇了摇头:“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但并不是人人都是在十四五来,有十一二,也有十七八。”

“皇帝的身边,太后都安排了老成的人服侍。”

韩冈觉得,如果当真有这方面的事发生,怎么也该有些消息传出来。

“这宫里免不了有坏了心的人,不顾皇帝的身体,想要得到些好处。离天子大婚的时间,也没有多久了。”

韩冈忽然抬起眼,盯着田腴,田腴的视线没有避让,与韩冈对视着。

皇家嫁娶,基本上都是在十四到十七岁左右。

仁宗大婚是在天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论周岁是其十四岁半。若以其为例,赵煦大婚差不多还有三年的时间。就算拖长一点,也不可能超过十七岁。

照常理,三五年内,天子就要大婚。之后,到底是如章献明肃皇后故事,一直垂帘到她撑不住为止,还是请其撤帘,让天子亲政,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连天子大婚的相关事宜,现在还没人敢说出口。太后的权威是一条,天子的身体状况也是一条,让人必须细加思量,否则站错了队,性命或许无忧,但前途就不用再费心了。

田腴现在提到大婚,也不免让韩冈多想一层。

不过他也了解田腴的为人,想了一想,道:“等我与太后说一说吧,如果当真有事,尽量悄悄解决。天子年幼失怙,又出了那等人伦惨事,不能再出什么事了。”

田腴沉沉地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

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到他的性格。没有哪位朝臣不担心小皇帝的性子,田腴如此忧心忡忡,也是这道理。

等田腴走后,韩冈没有再见客,在空无他人的书房中,静默了良久,忽而洒然一笑。

当天下成百万的幼子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一个小孩子的叛逆又能做得了什么?

大势既起,总是贵为天子,想要阻拦,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抬手将桌上《幼学琼林》的手稿拿了来。

有这个空,他还不如多校点一下修订稿,再多考虑一下大理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