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2/2页)

真腊国的使臣不知第几次上京哭诉。而占城国没有派使臣来,据传是发生了内乱,占城国王一家死得干干净净。

随着左右江洞蛮的不断外侵,交州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福建汉人跑来,在当地开辟种植园,或是投资工坊。

除了白糖、香料之外,连海中的特产,砗磲、玳瑁、珊瑚的产量也日渐增多。上好的木料更是如今汴河运输中的最大宗的货物之一。

但岭南的繁荣,却影响不了全国各地的萧瑟。

不仅仅是京城,这个冬天,全国各地,无论南北,以及辽国,西域和海东,都远比往年要冷上许多。

太湖湖面结冰,船只难行,让在湖中岛上种植柑橘的果农饱受冻饿之苦。

而河东方向,以以工代赈的名义,将难民聚集起来的工程,原本进行得十分顺利。但连续几场暴雪,不仅让很多难民在兵灾之后,再逢灾劫,同时并代铁路贯通的时间又要向后延长。

宋辽边境上,倒是一片平和,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两大帝国正在舔舐自己的伤口——尽管双方使用的方式完全不同。

在顺利的攻下了九州岛之后,辽国继续向日本增兵。这一回,杨从先终于打探到了辽国在日本的兵力,人马在五千上下,但据说已经有了大批的倭人投效辽军。也许攻下平安京,只是时间的问题。

辽国连续侵略高丽和日本,让东海上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回杨从先遣信使回返,同时顺便带来的还有耽罗国的密使。声称耽罗星主想要向大宋称臣,请求中国的庇护。

高丽既然灭亡,耽罗国转过来抱大腿并不出人意料。如果他们不来才会让人担心,担心他们会不会投效辽人,让大宋失去这个宝贵的海上基地。

为了预防这样的情况,朝廷早前除了下诏让杨从先加强防备之外,还派出了水师去往琉球探察地理。

此时琉球的定位十分混乱,东海上到底哪座岛是琉球众说纷纭。福建对面的台湾岛,此时也有人称之为琉球,不过在查看了诸多史料典籍之后——主要还是韩冈的坚持——最终确定了出明州东向的一串群岛是史书中所记载的“流虬”。

控制琉球、耽罗,加强海防,这是朝廷上下共通的认识。

不过在离元祐元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海东乱局中,新近困扰朝廷的一桩大事,是高丽群臣奉上的奏表,控诉高丽新王大罪十五,小罪数百,称不堪为君,请求由朝廷主持,命其退位,换新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