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九)(第2/2页)

只有李信着力培养的选锋军还守在点将台下,静静地扶枪而立。这是从麾下六千将卒中挑选出来的四百人。全都是善投善奔、勇猛敢战的健卒。尤其是他们都得了李信亲传的飞矛之术,勇悍冠于三军。

校场中,此时一根长索拉在两根木桩之间,从长索上垂下来几条丝线。而丝线又各系着一枚外圆内方的钱币,只是钱币的质地和重量各自不同,从半两左右的银钱到普通的铁钱都有。

这是悬银试射,不同的悬赏,试射的立脚点也不一样,越远自然越贵重。一名名士兵和围观的百姓轮番上阵,拿着战弓去射那丝线上的钱币。

谁能射中悬在丝线上的钱币,那么那枚钱币就属于那名弓手。射铁钱只需隔十步,银钱则就要在三十步开外了。

而李信又在悬银试射之外,又教练起了标枪。谁能用标枪投中十几丈外地上的银盘,哪个就能将价值更高的银盘揣回家中。

从种世衡流传下来的练兵之法,让清涧城的士兵以善射闻名关西。也让李信麾下的河北士兵,在两年之内便重新恢复了旧日的声威。不仅是他麾下的士兵,李信上任后,推行保甲法不遗余力,他治下的子民,也各个擅长弓箭飞矛。

一声暴起的欢呼响遏行云,一名身高七尺的汉子正在人群中得意地举起手中的长弓。看起来身高体壮,但脸庞十分的年轻,不过二十上下的样子。

“好箭法。”跟随着李信高踞台上的几名将领也拍着手叫好。那个高个子的年轻人方才连珠五箭,射下了五枚银钱,而之前他更是拿着标枪扎中了五只银盘中的三只。一股脑卷走了十几两银子,算起钱来,也有三四十贯了。普通的禁军军卒,一年也拿不到这么多。

“今天的魁首当是小乙了。”李信侧头对着一名正捻须微笑的老将赞道,“令郎果然不凡。”

一名军校这时匆匆上了高台,附在李信耳边:“钤辖,北面有人来报,析津府那边的辽军南下易州了。”

高台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信则是神色不动:“多少人?!”

“三千到五千。可能是真要大动干戈了。”

李信安坐如素,“你去跟张先生说,让他起草一份给郭帅的急报。再传话给宋贤,让他继续盯着北面。”

回过头来,他平平和和地对一众部将说道:“不要紧,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