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四)(第2/2页)

而且他对这一次的任务看得没外人想象得那么重。想靠经济手段收买耶律乙辛,进而影响到辽人统治根基,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太费力气。难道还要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愚蠢和贪婪上,这跟韩冈的性格完全不合。

真正的依靠依然是工业,纵然只是手工业,也比纯粹的商业要强。韩冈对此很清醒。真正决定两国胜负的是铁和血,不是叮叮当当的金币。

韩冈想做的是扩大利益的覆盖面,将蛋糕做大。耶律乙辛在自己得利的同时,还能分出一份好处给其他人。他必然会全心全意地支持韩冈的方案。而在大宋这边,贸易范围扩大的榷场。其实可以吸引更多的辽人来做生意,有大辽尚父领头,其他部族、豪门肯定也会挤上来分一杯羹。随着两国贸易范畴的扩大,说不定连战马都能买得到。对于辽人来说,抢来的好处比不上做生意,又有谁会去犯傻搏命?

整件事差不多敲定了下来,基本上计划就是按照韩冈的想法来设定。最后的总结,向皇后正听得聚精会神。石得一这时却目不斜视地托着一份奏章在外告了罪,然后走到殿中央,掌心中有一块金漆的令牌,“圣人,环庆遣金牌急脚急报,辽人十日前已经兵围溥乐城。”

“兵围溥乐城?!”好几人同时开口惊问。这是准备要打了?!不,算一下奏报在路上的时间,溥乐城那边应该已经打起来了。

“可是要遣人去援救?”向皇后急急问着,甚至坐立不安起来。

“殿下勿忧,溥乐城城主种朴乃种谔之子,精擅兵法,多有功绩。麾下又有三千余精锐。除非缺少粮秣兵械……”

章惇打断了他的话:“溥乐城、韦州、盐州、鸣沙城,关西的几座与辽人邻接的城池、军寨,粮草兵械无不充裕。溥乐城的粮食更是足够一年支用。”

韩冈搭配得很好:“这样一来,那就更不用仓促发兵,让宣抚司自选合适的时机。”

这样的提案当然找不到反对者,陕西宣抚司便是为此而成立。

看似解决了一桩事,向皇后却仍心结难解,忍不住又问道:“万一辽人真的开始攻打溥乐城,这使辽之事是否要缓一缓?”

韩冈摇摇头:“依臣之见,组建使团的计划不用停。只是何时动身,就要看看关西那边的局势究竟会变得如何。如果溥乐城破,一切休提。从此整军备战,为死难的将士复仇。但若是守住了溥乐城,辽人败退,那就可以照常派人去了。”

章惇一向与韩冈配合得好:“不攻打韦州,而选择了溥乐城。可见辽人根本就没有破盟的想法。只消再等上三五日。五天内不能破城,接下来再想破城,少说也要耗上一两个月时间了。以辽国的攻城水平,恐怕就要等上太多时间也不一定能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