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一)(第2/2页)

王安石的神色与儿子一般沉重。如果灾害继续严重下去,他作为宰相,肯定要负全责。天人感应就是攻击他下台的最有效的武器。尽管在重臣中,相信这一理论的人并会不多,韩琦、富弼、文彦博、吕公著,乃至司马光,都不会信。但并不妨碍他们拿着这个作为武器,来攻击自己。

“两浙从入秋后也少雨,秋粮比往年减了有两成,润州都报了灾情。能保证一百五十万石的额定,两浙转运司已经是竭尽所能。其他几路,情况也不算好,淮南也一样有灾。润州干旱,方才已经奏请官家拨常平司粮三万石,此前报了饥荒的淮南东路的真州、扬州,也各拨三万石,募饥民兴修农田水利。”王安石叹了口气,“而且最近气温骤降,汴河转眼就要封口。就是有再多的粮食也运不过来。”

“不知能不能今冬不闭汴口?”王雱提议着。

“可河冰怎么办?”王安石想摇头,突然又停住。到了冬天。汴河因为河中上冻,就要封住汴口,停止航运,等到来年春时解冻后,才会开启汴河河口,让纲船南北通行。不过若是能利用上这个冬天,京中的情况也许会好转不少。

见到父亲心动,王雱立刻提议:“不如急招景仁【侯叔献】回京来问一问。”

侯叔献在新党中出了名的精擅水利,是新党中的中坚力量,也是王安石处理新法实务的重要助手。

侯叔献从熙宁二年农田水利法和均输法一开始推行,就开始接手灌溉淤田等事,经由他手所淤灌出来的良田,多达万顷之多。原本汴河两岸,因为洪水决堤而造成的两万顷荒废的盐碱地,在他的治理下,也已经恢复了很大一部分。现在他是都水监,管理天下水利。不过因为他又兼着河北水陆转运判官,现在不在京中。

王安石没有多作犹豫,点头首肯,拿起笔墨,便书就了一份堂札,画了押,盖了印信,让书办送了出去。

望着透窗而入的灿烂夕阳,王安石叹道,“希望景仁能早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