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四)(第2/2页)

接下来的两天,韩冈忙得脚不沾地。虽然屯田之事被王韶交给了高遵裕,但来此屯田的移民的驻地,高遵裕却要韩冈来安排,比起高家门下的清客,还是韩冈这个官人更能镇得住场面。

古渭左近,二十年来,已经吸引了近两千户来此屯田的汉民。除了有四成围着古渭寨居住,剩下一千两百多户组成了大大小小八个村落,都是位于东面的渭水边,以古渭为屏障,抵御西侧的来敌。不过新抵达古渭的移民,他们居所就必须安排在古渭西侧,筑成军堡的式样,来组成护卫城寨的防线。

要成为古渭寨的屏障,新移民们当然都不愿意。他们最希望的是在城边上找块好地住下来,要不然就是住到东面去,那样才安全。

能抛下一切,到古渭寨来寻个出路的,无不是敢赌敢拼敢冒风险的汉子。高遵裕派来管理这些屯田移民的清客镇压不下这些彪悍的关西汉子。不得不请了韩冈出马,虽然对他们来说,青色的官服要并不比士子的襕衫多了多少威慑力。但韩冈在秦州是威名赫赫,在一群吵吵嚷嚷的移民面前,把名一报,顿时就没人敢多啰唆半句了。

为了整顿移民们的秩序,按照籍贯、亲缘分派到城外几个已经选定的筑堡地点,花了韩冈整整两天的时间。而在这两天里,王韶还要他跟王厚一起,先把出兵的计划定出来,而不用管钱粮的问题。

韩冈与王厚分工合作,整理着出兵的方案。能编纂出《武经总要》的宋代,军事方面早已正规化和公文化了,出兵开战,也不是将帅们拍拍脑袋,说句话就行的。钱粮军资、行军路线、驻地营垒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不提,军情信报,口令密码,都要提前准备好——王厚为了准备机密密码,在王韶的一份破旧诗集中,好不容易才挑出了一篇没有重复字样的五言律诗。五言律总计四十个字,其中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种情报,遇敌、被困、获胜、败阵,等等等等,必须事前确定。到了战时,最机密的信报就要用这些密码来传递。

就这么忙忙碌碌的到了第三天,新任秦州西路都巡检苗授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