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第2/2页)

就在酒宴开始之前,李宪已经宣读过了诏书。

王韶因功加官。不过官品到了他这个等级,又是刚刚晋升过,不可能让他一飞冲天。仅仅是晋了一阶,多了个检校水部员外郎的官职,同时又有了一个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的爵位。

而高遵裕,他还在古渭,没有来得及赶回来。不过李宪肯定是要去古渭寨的,不然给青唐部的封赏,以及安抚纳芝临占等部的赏赐,都不好派发了。

至于韩冈,以他在古渭大捷中光彩夺目的表现,使得他入官不过半年,便得到了第二次晋升。只是他从试衔知莱州录事参军事,升到威胜军判官一职,算起来仅仅是晋升了两阶。依条贯,文臣在选人和京官阶段,有出身、有军功者,可越级晋升。韩冈有功于战事,便一次晋升两阶,这点并没有错。但他的功劳真要计较起来,决不止只跳一阶。

韩冈奉王韶、高遵裕之名,夜入青唐城,说服俞龙珂出战,他执行的任务是古渭大捷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他得到的,则比起郭逵当年孤身说服保州叛卒时要微薄了不少。当叛乱军队因郭逵的劝说而出城投降时,他可是得以直升环庆兵马都监、和从七品的阁门祗侯。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韩冈的晋升速度却又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快得多。今年的新进士,除了状元叶祖洽和二三名的榜眼外,其他人都在判司簿尉的这一文官中的最低层熬着资历。自然,进士一步步提升是循例,而韩冈的晋升却是靠着军功来的特例。如果日后再无功劳补充,韩冈还是只能看着进士们一步步地超过他。

不过可能是为了弥补韩冈在官阶上亏欠,他在其他方面便得到了补偿。由于父母俱在,以韩冈选人的身份不便封赠,因而他的两名殁于王事的兄长,便各自得到了追赠。这对朝廷来说是惠而不费,而对韩冈来说,他两位兄长的灵位和墓碑都可以换个大一号的了,老子老娘那边看了肯定欣慰。而且还有三百两银,两百匹绢,作为赏赐。

“算了!”韩冈想着,这也是早在预料之中。才二十岁就由选人转为京官,而且还是入官才半年的新近,不知会遭到多少人的嫉恨。无论是从保护自己的角度看,还是从饿鹰易于驱用的角度看,天子和王安石都会选择把他的官位压上一压——这种做法,正常无比,连王韶都是被刻意压制了。

不过如果自己若是再立新功呢?不知到时天子和王相公又会怎么做?很难再压制了吧?

——尤其是又有了一个对自己赏识的新上司的时候。

韩冈举起酒杯,回应着郭逵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