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上)(第2/2页)

而陕西一路二十多军州,哪一科进士加起来能超过五个,都算是大丰收。连续十几科都没一个进士出头,在西北的军州更是常见。至少在韩冈留给贺方的记忆中,好像从没有听说这二三十年来秦州有哪位士子得中进士【注5】。

五六百万人口的陕西路,每科进士都是个位数,平均到一年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比例让人想想就感到绝望。

读书、进学、参科举、中进士,是贺方的这具躯壳原主人十年来的唯一追求。但希望如此渺茫,投入回报如此之低,让贺方对科举完全没有任何兴趣。他现在心中都在转着该怎么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就像造烈酒、肥皂、玻璃之类——在这个世界攫取地位和财富的念头。

注1:宋代的田宅买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称为典卖,即田宅卖出后,卖主有赎回的权力,而买家无权拒绝,相当于使用权同时转移的抵押贷款。一种是断卖,也称绝卖,卖家无权赎回。理所当然的,典卖的价格和断卖的价格有不小的差距。

注2:宋代的主客户与唐时不同。不再是按照本地土著和外来移民来区分,而是根据有无常产,也就是田地和房宅来划分。家有田宅者是主户,没有的便是客户。

注3:措大,古代对读书人的贬称,也有称穷措大,村措大。

注4:北宋前期——也即是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前——但凡宰相都会兼任三馆大学士。一般来说,宰相班次满员为三人,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次相为监修国史,而末相为集贤院大学士。通称为昭文相、史馆相和集贤相。

注5:北宋一朝一百六十余年,平均每年的进士数量大约不足一百,总体计算一万五六千有余。其中开封、两浙、福建和江东诸路的州府就占到了八成以上,如福建建州八百多,福州五百五,常州近五百。而北方几路则是寥寥无几,常常是个位数。如文中所说的秦州,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时期中进士的只有两人,而秦凤路近十个军州,加起来也仅有十一人——以上数据皆出自贾志扬的《宋代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