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不一样的《南京条约》(第2/2页)

这无疑让包令有些满意。不过,他想不到的是,吴如孝之所以如此爽快地优厚地答应他,势因为他早已经得报,那个峡谷中被围困的英军步兵,从当初的8000人变成峡谷中的5000人,再用四个月时间从5000人变成了如今的1200人。竟然有数千士兵不是因为突围被射杀,便是呆在谷中活活饿死病死了。

很快,双方开始了签约仪式。

刚刚还愤怒的德比伯爵,此刻也不顾脸上还未掉落的怒容,拿起英文版的协定内容,仔细看了起来,半晌之后,默默地在右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而桌子的另一边,中华帝国一方,左宗棠早就签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这个时候,到了双方互换条约文本的时候了。

德比伯爵想晚一些把自己手头的条约文本交给对方,他有几分犹豫。不过,左宗棠背后的一名参谋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德比伯爵手中的文本,给抢了过去,不顾哇哇大叫大声抗议的德比伯爵,将它递给左宗棠,这才慢慢地将左宗棠已经批准的文书递了过来,交给德比伯爵。

另一边的副本上,吴如孝和包令两人也双双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整个签约仪式完成了。

玄武门城楼上,4门礼炮猛地打响,紧接着,不远处的城墙之上,另外17门礼炮也相继响起。21声礼炮,昭示着中英两国的《南京条约》正式签署。

至于为何明明已经没有再叫南京城,而是改名圣京之后,为何这份条约还是叫《南京条约》,大家自然明白,这是将十多年前的满清王朝带来的羞辱给抹平。

第二天一早,《中华帝国报》、《扬子江晚报》、《南方日报》等中华帝国几大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中英两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内容。他们称之为不一样的第二次南京条约。

条约原文如下:

一八六零年一月十四日,太圣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圣京。

兹以两国有所不惬,中华帝国大皇帝与大英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后不至失和。

为此,中华帝国大皇帝特派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左宗棠、外务部部长吴如孝;大英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世职上堂内世袭德比郡伯爵爱德华·杰弗里·史密斯·斯坦利;

公同会议,各将本国恭奉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谕、敕书等件互相较阅,均臻妥善,现将双方停战和好之条约开列于下:

第一款双方停战修好。

第二款中方以英方所载战争赔偿各项若干,用以支付海峡总督府下辖的星加坡、麻六甲、槟城三地的购买所需,双方两清。至此,英方不再拥有海峡三地驻兵、收税等治理权,但三地仍对英方商船自由开放。

第三款中方释放所关押的战俘合计6500人,在三个月内交由英方运回本土,英方支付中方战俘赎金325万圣元,折合74万英镑。其应如何分缴,即于半年内即一八六零年七月十四日前,在广东省广州府衙一次性缴清。载此明文,庶免纷纠。

第四款对于发动战争的巴麦尊爵士,大英国有义务协助中华帝国进行抓捕,并交于中华帝国进行审判。

第五款其他葡萄牙、荷兰、奥斯曼帝国均与中华帝国自此停战,双方合意修好。荷兰所占之东印度群岛上的苏门答腊岛,以多巴湖的湖中心岛与东北面的先达镇连线为界,以西部分归属保持不变,以东部分全部划归中华帝国管辖。葡萄牙与奥斯曼两国应赔偿中华帝国各10万英镑,共计20万,直接交由荷兰,作为苏门答腊岛以东领地之补偿。中华帝国将葡萄牙、荷兰、奥斯曼三国所俘之士兵,均交由英国一并归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