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至韶州府(第2/2页)

冯云山看罢,大笑。俘虏里面,倒是有几个人才,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劝降。

冯云山最看重的,还是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的好友郭嵩焘,此人在后世颇为有名。

郭嵩焘不但是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人称“湘军财神”的人物,而且,后期又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等事宜,还是满清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

他的思想观念已经超出了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不顾士子们的反对和家乡父老的诋毁,毅然决心到西方去学习他们的“强兵富国之术”、“尚学兴艺之方”,特别是探究“其所以通民俗而立国本者”。

取西方之长,补中国之短,由器而学而政教。郭嵩焘从国外回来,便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质疑满清的政体存在问题。

只可惜,他因为这样的观念,便被整个满清社会所不能容忍,所著的书籍,也被排斥和辱骂,最后晚景甚为凄凉,郁郁病逝。

这样的人物,于满清是不喜欢,但对于冯云山来说,却是最好不过。难得有如此见识的士大夫阶层官员,并且又是曾国藩的最有力支持者,想到这样的墙角能挖过来,冯云山便是一阵舒爽。

只是,目前的郭嵩焘,想必还没有这样开放和大胆的思想吧?冯云山记得他是接触过洋人后,才产生这样的观念的。

不管怎么样,冯云山都准备让郭嵩焘与洋人接触,让他到广州和香港转一转,见识下洋人的坚船利炮再说。

还有一人,却是湘乡知县朱孙诒。此人虽不大出名,但冯云山恰好知道,曾国藩的湘勇,差不多超过大半是此人帮忙张罗招募的。

朱孙诒虽曾在宁乡、善化都任过知县,后调至湘乡知县数年,口碑都不错,乃是当时湖南有数的强力知县,极力笼络当地士绅,聘王鑫为幕僚,举罗泽南为孝廉,拔刘蓉为文童,让湘乡县官绅一家合作紧密,让湘乡成为团勇善战骁勇之地,他也成为除了郭嵩焘外,曾国藩办理湘勇团练的最大幕后功臣。

因此,能俘虏到此人,对于安定湘乡地方,离间曾国藩的湘勇有极大作用。

虽然对于此人,冯云山并不报多少希望,但总归也想尝试一下。

对于其他的那个书生王闿运,冯云山倒好像也听说过,只是知道是齐白石的老师,是个狂士,但一直不得志,正好,这种人,说不动可以招为己用。

其他的湖南布政使和按察使,若是能投降,冯云山不失给他们一个位置,拿他们当马骨供起来,若是不愿,便拿他们当成反面典型,杀了威吓其他的满清官员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