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应对烟土贸易之策(下)(第2/2页)

就在《烟土令》发布的第三天,广州十三行外的江边,几艘英国人的货船,在讨虏军水师的引领下,靠上了码头。

在中华复兴会外务部临时设立的海关人员引领下,包令和几名英国商人找到了南洋公司副总经理潘文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验货,双方很快签订了合同。

三千六百箱烟土,以每箱500银元的价格,共计180万银元,扣除应缴纳的90万银元,南洋公司还需支付90万银元。

接着,几名英国商人又找到南洋公司的茶行和生丝行,购买了生丝1千担子,茶叶5千担,生丝每担540银元,茶叶每担34银元,共计71万银元。

最终,南洋公司向包令带领的几名英国客商支付了13万3千两白银,折算起来是19万银元。

包令和洋人笑容满面地进了位于西关的广州领事馆。

能不开心吗?三千六百箱烟土,当初从印度买来的成本才18万多银元,加上运费,到广州也才20万银元。没想到,一卖给南洋公司,便是90万银元。净赚70万元。

几名洋人马上商议,准备立即回印度,再装一批烟土来广州售卖。

包令也十分开心,这笔生意的做成,商人们不但爽快地交付了香港总督府的4万5千银元,还给他私人五千银元作为报酬。这可是相当于他十几年的薪水。

他很期盼,下次交易尽快到来。

而潘文涛这边,命人抬走了2400箱烟土,连夜运至海心沙岛,用以加工“英雄丸”。

剩余的1200箱烟土,简单熬制成烟膏后,便存在城内的几处指定的烟馆,等待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