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须知天意念苍生(第2/2页)

施凤来也道:“臣附议。遍开社学一事,不应由王怀文此子主导,否则天下百姓皆念其好,容易让此子生出其他不该有的心思。”

崇祯闻言,忽然问温体仁道:“大明原有社学如何?”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自伪元之时,以五十户为一社,立社学,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我大明承袭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教以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然则百姓家贫者甚多,其实孩童至十余岁时,多半便要随着大人入田耕种,故而社学一说,其实有名无实者甚多。”

崇祯沉吟了半晌,这才道:“社学有名无实,便让他有名有实。家中有子入社学者,免其赋。直至其子出社学为止。若家中有子而不入社学,其赋增一层。”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陛下圣恩,臣亦代百姓铭感五内。然免赋增赋以使百姓送子入学一事,仍不可为。”

崇祯闻言却是好奇道:“为何?”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概因笔、墨、纸、砚、书之故。笔、墨、砚三宝还好说,便是书也好说,唯有这纸,却是个麻烦事儿。竹纸之法所造出来的纸,根本无法用于书写,至于皮纸,虽然可以用来书写,不弱于宣纸许多,然而其制法亦不弱于宣纸许多,价格便降不下来。”

“一个弱稚童子自学习书写之日起,待到年至十五而出社学,所用纸张,只怕不下于十万张之数,若是用沙盘来学习书写,倒也是可以,唯独这书,却始终要抄下来的,如此一来,普通百姓家中如何花费得起?”

彼其娘之!崇祯暗骂一声,却是深恨自己这猪脑子,怎么就不把甚么机械制造啊,水力火力发电啊这些东西全都记下来,只要搞出来电,搞出来机器,这些问题算个屁!到时候老子有的是纸让你们祸害,拿去擦屁股都行。

然而现在想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崇祯自穿越之初就造不出来这些玩意,现在依然是造不出这些东西。不过没关系,有困难,找徐光启!崇祯却是干脆道:“纸的事儿,暂且搁置。先说说这两个书生,与社学的事儿。”

“朕,今日先定下个调子,年未满十五岁之幼童,必须入社学学习,这一点上,没得商量!”